天安字典

《重阳日寄韦舍人》

时间: 2025-05-16 22:41:07

诗句

节过重阳菊委尘,江边病起杖扶身。

不知此日龙山会,谁是风流落帽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6 22:41:07

原文展示:

重阳日寄韦舍人
作者: 赵嘏 〔唐代〕
节过重阳菊委尘,江边病起杖扶身。
不知此日龙山会,谁是风流落帽人。

白话文翻译:

重阳节已过,菊花都落满尘埃;我在江边生病,借着拐杖艰难起身。
不知道今天在龙山上聚会,谁又是那位风流倜傥、帽子落下的人呢?

注释:

  • 节过:节日已经过去。
  • 重阳:指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 菊委尘:菊花已经凋零,落满了尘土。
  • 病起:因病而起身。
  • 杖扶身:用拐杖支撑自己的身体。
  • 龙山:地名,指龙山聚会的场所。
  • 风流:风采出众、潇洒。
  • 落帽人:形象地描绘轻松洒脱的人。

典故解析: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源于古代对数字“九”的重视,具有长寿的寓意。菊花在此节日常被用来象征长寿与品格。龙山会则是唐代文人雅士聚会的地方,通常举行诗酒歌唱等活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嘏,字子昂,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其诗风多为清新、婉约,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及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重阳节之后,诗人因病无法参与节日的欢庆,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本诗以重阳节为背景,通过描绘节日过后菊花凋零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首句“节过重阳菊委尘”以景抒情,展现了节日的萧瑟与忧伤。诗人因病而不能与友人欢聚,显得格外孤独与无奈。“江边病起杖扶身”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身体状况与精神状态,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力感。最后两句“ 不知此日龙山会,谁是风流落帽人”则通过对友人的怀念与想象,传达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渴望。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不仅展现了个人的孤独感,同时也映射了人生的无常与对友谊的珍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节过重阳菊委尘:重阳节已经过去,菊花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凋谢,表明了节日的结束与时光的流逝。
    • 江边病起杖扶身:诗人在江边生病,借助拐杖起身,体现了他身体的虚弱与无奈。
    • 不知此日龙山会:今天在龙山举行的聚会,诗人并不知晓。
    • 谁是风流落帽人:他在想象参加聚会的朋友,生动地描绘出他们潇洒自在的形象。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病起”“杖扶”,增强了句子的节奏感。
    • 拟人:菊花的“委尘”,赋予了自然以人的情感,使得景物更具生动性。
  •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反映了诗人在病中无奈的孤独感和对人生短暂的哲思。

意象分析:

  • 菊花:象征长寿与品格,重阳节的传统象征。
  • :则象征着支撑与依赖,体现诗人的虚弱与无助。
  • 龙山:象征着雅士聚会的场所,代表着美好的社交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重阳节又称为哪个节日?

    • A) 中秋节
    • B) 重九节
    • C) 元宵节
  2. 诗中“杖扶身”意指什么?

    • A) 诗人走路的工具
    • B) 诗人的朋友
    • C) 诗人的心情
  3. 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 A) 宋代
    • B) 唐代
    • C) 明代

答案

  1. B) 重九节
  2. A) 诗人走路的工具
  3. B) 唐代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对,赵嘏的诗更显个人情感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怀念,而王维则更侧重于对兄弟情谊的直接表达。两首诗在主题上都与重阳节相关,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展示了不同诗人的风格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荆州亭 除夕 荆州亭 题扇上琵琶行图 荆州亭 夜凉梦至白水洞见起新、起毅 荆州亭 秋思 荆州亭 旅泊 荆州亭 秋日登土城 荆州亭 过德风亭 荆州亭 映山红 映山红·遂请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识知无字 三撇旁的字 冥莫 龝字旁的字 得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廉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生角 裂冠毁冕 不差毫发 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金字旁的字 苗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苗字旁的字 安难乐死 镜鉴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热旱 曼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私贴 火言火又念什么字?火言火又的拼音及写法详解 水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