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4:01: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01:21
武陵春(正月十四日夜孙使君席上观雪,继而月复明)
作者: 毛滂 〔宋代〕
风过冰檐环佩响,宿雾在华茵。
剩落瑶花衫月明。嫌怕有纤尘。
凤口衔灯金炫转,人醉觉寒轻。
但得清光解照人。不负五更春。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夜晚,风吹过冰冷的屋檐,发出清脆的铃声,宿雾笼罩着华丽的地毯。月光下,瑶花在风中摇曳,仿佛是对尘埃的畏惧。灯光在凤口中闪烁,醉人的酒气让人感到寒意轻盈。只要有明亮的月光照耀人心,就足以不辜负这五更时分的春意。
诗中提到的“凤口”灯具,象征着富贵与华丽,常见于文人雅集的场合,体现了当时文人对奢华生活的追求。同时,雪与月的结合,突显出诗人在清冷环境中对春天的向往。
作者介绍:
毛滂,字子美,号篱畔,南宋诗人,以词和诗著称,风格清新俊逸,常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正月十四,正值冬末春初,诗人借助雪夜月明的情景,抒发对春天的期待与珍惜,反映了当时文人聚会时的情景与心境。
《武陵春》以其清新脱俗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深切期盼与内心的宁静。诗的开头通过“风过冰檐环佩响”设置了一个清冷而富有动感的场景,随之而来的“宿雾在华茵”则将视线引向更具诗意的细节,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月光洒在瑶花上,仿佛是为其披上了一层薄纱,增添了几分梦幻的色彩。
随着描绘的深入,诗人对尘埃的“嫌怕”反映出对纯洁和美好的渴望,而“凤口衔灯金炫转”的意象则带来了一种奢华的享受,象征着人们在冷夜中依然享受着温暖与光明。最后一句“但得清光解照人”,更是回归到对光明与希望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未来春天的美好期待,以及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了对仗与韵律的美,让人感受到一种流畅的音乐感,情感上则在清冷中透出温暖,展现了诗人细腻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雪夜的清冷与月光的温暖,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珍惜,传递了诗人对生活细腻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环佩”指的是什么?
A. 风铃
B. 花瓣
C. 霜雪
D. 星星
诗中提到的“凤口”是指什么?
A. 一种鸟
B. 一种灯具
C. 一种花
D. 一种酒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春天的期待
C. 对寒冷的厌倦
D. 对夜晚的赞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以其豪放的风格与对历史的沉思形成鲜明对比,而毛滂的《武陵春》则更注重于细腻的情感与自然的描绘,体现了不同诗人对人生与自然的不同理解。
以上是对《武陵春》的全面解析,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的魅力与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