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07:52: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07:52:18
十样花 其四
李弥逊 〔宋代〕
陌上风光浓处。
忘却桃源归路。
洞口水流迟,
香风动,红无数。
吹愁何处去。
在浓郁的田野风光中,
我忘记了通往桃源的归路。
洞口的水流缓慢,
香风轻拂,漫天红花无数。
这愁绪又该去往何处呢?
“桃源”一词源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和平安宁的理想境地。诗人的引用暗示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李弥逊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中,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他的诗歌风格清新,常常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乡村的美丽与宁静。
在宋代,文人多追求隐逸生活,李弥逊的这首诗正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世俗烦扰的逃避。
《十样花 其四》通过对田野美景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愁绪。全诗的意境优美,前半部分描绘了浓郁的乡间风光,诗人沉浸在这自然的怀抱中,几乎忘却了现实的烦恼与责任。这种忘却是一种渴望,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中“洞口水流迟,香风动,红无数”一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生动而美丽的自然场景,水流的缓慢象征着时间的静止,花香的飘动则暗示着生命的绚烂与短暂。最后一句“吹愁何处去”,则是诗人对愁绪的发问,愁绪在美好的自然中显得无处寄托,似乎在提醒人们美好生活的同时也要面对内心的困扰。
整体而言,诗歌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一种宁静却又带有淡淡愁绪的情感,令人深思。
整首诗传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反映出内心的愁绪与困扰,表现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之间矛盾的思考。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桃源”最初来源于哪个诗人的作品?
填空题:诗中“陌上风光浓处”描绘的是_____的风景。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满意和对理想生活的放弃。(对/错)
李弥逊的《十样花 其四》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在描绘自然风光和表达内心情感方面有相似之处,王维的诗中同样渗透着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王维的诗更注重静谧的氛围,而李弥逊则将愁绪融入风景之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