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35:11
原文展示:
聚首不多时。烟波又别离。有黄金应铸相思。折得梅花先寄我,山正在里湖西。风雪脆荷衣。休教鸥鹭知。鬓丝丝犹混尘泥。何日束书归旧隐,只恐怕种瓜迟。
白话文翻译:
我们相聚的时光不算长,烟波浩渺,不久就要离别。若有金子,想必会铸成思念的模样。请在折下梅花后,先送给我,因为那山就在湖的西边。风雪中,我的衣衫像脆弱的荷叶一样。不要让鸥鹭知道我此时的心情。鬓发一丝丝染上了尘土。何时才能把书信寄回故乡,只怕我种的瓜会迟迟未熟。
注释:
- 聚首:聚会、相见。
- 烟波:指水面上雾气弥漫的景象,象征别离的愁绪。
- 黄金:比喻珍贵的情感。
- 相思:思念之情。
- 梅花:象征高洁的情操,寄托思念之情。
- 山正在里湖西:具体的地理位置,代表思念的地方。
- 脆荷衣:形容衣物轻薄,容易受损。
- 鬓丝丝:形容头发逐渐变白,暗示岁月流逝。
- 束书归旧隐:寄信回到故乡,表达对故土的思念。
典故解析:
- 梅花: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与高洁,常被用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
- 鸥鹭:象征自由、孤独的鸟类,暗示诗人不希望自己的情感被他人知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炎(生卒年不详),字子华,号秋水,宋代词人。他的词风清新婉约,情感真挚,常以自然景物抒发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南楼令》是张炎在送别友人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南楼令》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与友人聚会后的离别情景。开篇“聚首不多时”简单直接,突显了相聚的短暂与脆弱。“烟波又别离”则用生动的自然景象来映衬离别的愁苦。接下来的“黄金应铸相思”,更是将思念之情具体化,展现了情感的珍贵与深厚。
“折得梅花先寄我”这一句,不仅是对友人的期待,更是将梅花作为情感的象征,寄托了对友谊的珍惜。诗中“风雪脆荷衣”用自然景象来比喻自身的脆弱,传达了在离别时的孤独与无助。而“鬓丝丝犹混尘泥”则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对往昔的怀念。
整首诗的情感层次丰富,从相聚的欢愉到离别的伤感,再到对未来的渴望,层层递进,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通过细腻的描写,张炎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使得这首诗在意境上更加深远,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聚首不多时:说明相聚的时间有限,暗示离别即将来临。
- 烟波又别离:烟波浩渺,象征着悲伤的离别。
- 有黄金应铸相思:思念之情如金般珍贵,表达了对情感的重视。
- 折得梅花先寄我:希望友人能带来梅花,表示对友谊的期盼。
- 山正在里湖西:具体的地理位置,增强了思念的实感。
- 风雪脆荷衣:自身的脆弱,映衬内心的孤独。
- 休教鸥鹭知:不希望情感被外人知晓,体现出内心的隐秘。
- 鬓丝丝犹混尘泥:岁月的流逝,暗示无奈与沧桑。
- 何日束书归旧隐: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归去的渴望。
- 只恐怕种瓜迟:对时间的焦虑,暗示未必能如愿归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黄金,强调其珍贵。
- 拟人:鸥鹭被赋予了知晓人心的能力,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故乡的向往,展现了人际关系中的脆弱与珍贵,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高洁的情操和思念。
- 烟波:引发对离别的感慨。
- 风雪:象征艰难与孤独。
- 鬓发:代表岁月流逝,增添了对人生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黄金”象征什么?
-
诗人希望友人带来的花是?
-
诗中“鬓丝丝犹混尘泥”表达了什么?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张炎的《南楼令》与李白的《送友人》:两首诗均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张炎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李白则通过豪放的笔调展现友情的豪情。张炎使用自然意象来烘托情感,李白则以壮丽的景色来表现离别的豪迈。
参考资料:
- 《宋词选》 - 了解宋代词人的风格和背景。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提供对古典诗词的深入分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