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23:30: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23:30:38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尝观陈伯玉,感遇三十篇。
矫矫追古道,粲尔日星悬。
今公岂其後,佳咏久已传。
忆为童子日,早诵锦绣妍。
兹来预官属,而许玩奇编。
明珠三百琲,一一径寸圆。
他人握中有,未获毫发焉。
家贫敢怀宝,况近骊龙渊。
又畏风雨作,神物不得全。
再拜捧明月,长跪还席前。
我曾经读过陈伯玉的诗集,感慨良多,尤其是那三十篇作品。它们庄重而有追古的气息,像璀璨的星辰高悬在夜空中。如今你也承接了他的风范,这些美好的诗句早已流传开来。我回想起童年时光,早早地背诵那些华丽的诗篇。如今我作为官员,得以欣赏这样奇妙的作品。那三百颗明珠,每一颗都如同一寸圆的珍宝。别人手中拥有的,我却未曾得到一丝一毫。家境贫寒,怎敢奢望拥有这些宝物,何况身边还有骊龙渊。又担心风雨来袭,神圣的作品可能无法完好无损。于是我再次跪拜,捧着这明月般的诗篇,长跪在席前。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梦得,号香溪,宋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古诗的继承而闻名。其作品常表现出对古代诗人的追慕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梅尧臣对陈伯玉的诗歌的感慨,表达了对诗歌的热爱和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学习。
这首诗通过对陈伯玉诗集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诗歌的追慕之情。梅尧臣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古诗的光辉与魅力,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对高雅文学的渴求与敬仰。诗中反复提及的“明珠”,不仅象征着诗歌的珍贵,也暗含了作者对知识与艺术的向往。
在叙述中,梅尧臣以童年时诵读诗句的情景,展现了自己对诗歌的热爱与执着。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已步入官场,却依然保持对艺术的追求,体现了他的人格魅力与才华。最后,诗中“再拜捧明月”的场景,既是对古诗的敬意,也是对自己理想的追求,显示了他内心的虔诚与对美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形成了深厚的情感共鸣,展现了梅尧臣作为宋代诗人的独特风范。
逐句解析:
尝观陈伯玉,感遇三十篇。
我曾读过陈伯玉的诗集,感触颇深,尤其是其中的三十篇。
矫矫追古道,粲尔日星悬。
他的诗气宇轩昂,犹如日月星辰那样灿烂而明亮。
今公岂其後,佳咏久已传。
如今你也继承了他的风范,这些美好的诗篇早已传颂开来。
忆为童子日,早诵锦绣妍。
回想起我小时候,早早地背诵那些华美的诗句。
兹来预官属,而许玩奇编。
如今我身为官员,得以欣赏这样的奇妙作品。
明珠三百琲,一一径寸圆。
那三百颗明珠,每一颗都如同一寸圆的珍宝般珍贵。
他人握中有,未获毫发焉。
别人手中拥有的,我却未曾得到一丝一毫。
家贫敢怀宝,况近骊龙渊。
家境贫寒,怎敢奢望拥有这些宝物,何况身边还有骊龙渊。
又畏风雨作,神物不得全。
还担心风雨来袭,神圣的作品可能无法完好无损。
再拜捧明月,长跪还席前。
最后我再次跪拜,捧着这如明月般的诗篇,长跪在席前。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古诗的敬仰与热爱,传达了作者对文学的渴望与追求,揭示了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内心的挣扎。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陈伯玉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诗中提到的“明珠”象征什么?
A. 财富
B. 诗歌的珍贵
C. 幸福
梅尧臣对古诗的态度是?
A. 不屑一顾
B. 倾慕与追求
C. 忽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