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8 15:40: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15:40:24
端明李侍郎挽歌三首
作者:梅尧臣
官岂不为达,其如望未充。
敏辞倾一代,发问诎三公。
厌向承明直,思行邵伯风。
嗟嗟玉树折,埋没彼蒿宫。
整首诗的意思是:
做官难道不是为了实现理想吗?然而理想的实现却未能如愿。李侍郎以敏捷的辞令影响了一代人,向三公发问时也显得谦恭有礼。我曾厌倦那些在权力中心直言不讳的人,反而怀念像邵伯那样的风范。可叹玉树已折,埋没在这蒿草丛中。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1060),字子云,号梦溪,宋代诗人,擅长诗、词、文,尤以诗闻名。其诗风清新高远,具有很强的个性特点。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梅尧臣为李侍郎所作的挽歌,李侍郎乃其友人,因其才华与高洁品德而遭到埋没,诗中表达了对其的不幸与惋惜。
《端明李侍郎挽歌三首》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李侍郎的深情怀念与惋惜。诗人首先提出做官的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显示出深刻的社会批判意识。李侍郎的敏捷才智与谦恭态度被赞美,诗人通过“敏辞倾一代”一语,强调了李侍郎的才华和影响力,同时也暗示了社会对这样人才的忽视与埋没。
“嗟嗟玉树折,埋没彼蒿宫”则是诗的高潮部分,诗人以“玉树”比喻李侍郎的品德与才华,表达了对其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埋没”意味着社会对人才的不公与冷漠,诗人在此充满了对现实的无奈与悲哀。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展现了梅尧臣作为诗人的深厚情感与敏锐的社会洞察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李侍郎的怀念,反映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落差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端明李侍郎挽歌三首》的作者是?
诗中“玉树”象征什么?
诗人对李侍郎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梅尧臣的挽歌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对逝去友人的怀念,前者更注重对人才被埋没的惋惜,后者则更多体现亲情的深切与思念。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共通之处,但侧重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