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24: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24:13
老去仍栖隔海村,梦中时见作诗孙。
天涯已惯逢人日,归路犹欣过鬼门。
三策已应思贾让,孤忠终未赦虞翻。
典衣剩买河源米,屈指新篘上元。
不用长愁挂月村,槟榔生子竹生孙。
海南勒竹,每节生枝如竹竿大,盖竹孙也。
新巢语燕还窥砚,旧雨来人不到门。
春水芦根看鹤立,夕阳枫叶见鸦翻。
此生念念随泡影,莫认家山作本元。
老了还在海边的村子里栖息,梦中时常见到我的诗孙。
天涯海角已经习惯了人日的庆祝,回家的路上依然欣喜地经过鬼门关。
三策已应当思念贾谊的遭遇,孤独的忠心却终究没有得到虞翻的宽恕。
仅剩的衣服还要去买河源的米,指头屈指算着新年的佳节。
不必长久忧愁挂念月村,槟榔树生儿育女,竹子也生出孙子。
海南的竹子,每一节都生出像竹竿一样粗的枝,正是“竹孙”。
新巢中的燕子还在窥视我的砚台,旧日的雨人却再也不来敲门。
春水中芦根旁看见鹤立,夕阳下枫叶中见到乌鸦翻飞。
这一生念念不忘如泡影般虚幻,不要把家乡视作本元。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气魄,也有细腻温婉的情感。他的作品深受后人喜爱,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此诗作于庚辰年(1080年),是苏轼在晚年时对人生、家庭、社会的感慨与反思,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家庭生活的思考。诗中提及的竹子和槟榔,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家族的繁衍,体现了苏轼对后代的期望。
这首诗通过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反思,展现了苏轼作为一位晚年诗人的复杂情感。一方面,他对家庭的深情厚谊,通过“梦中时见作诗孙”展现了对后代的关心与寄望;另一方面,他也不免感叹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此生念念随泡影”表现出对生命短暂的哲学思考。
诗中通过鲜活的意象如“春水芦根”“夕阳枫叶”,描绘了自然的美丽与生活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态度的沉淀。此外,诗中提到的“鬼门”和“人日”,则是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反映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意蕴深厚,情感真挚,既有对现实的关注,也有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苏轼独特的人生态度和深邃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人生的反思与对家族未来的寄托,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同时融入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人日”指的是哪个节日?
诗中提到的“槟榔生子竹生孙”的意象主要象征什么?
“此生念念随泡影”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什么看法?
苏轼的诗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前者更注重生活的哲思与对后代的期望,而后者则集中在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两者在情感表达上虽有不同,但都表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