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29: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29:46
少壮欲及物,老闲馀此心。
微生山海间,坐受瘴雾侵。
可怜邓道士,摄衣问呻吟。
覆舟却私渡,断桥费千金。
年轻时渴望追求世间的一切,年老时却只剩下这份闲适的心情。
生活在山海之间,却被瘴气和雾霭所侵扰。
可怜的邓道士,收拾衣服问我为何呻吟。
翻船后却不愿私自渡河,断桥上花费了千金。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以豪放的词风和深邃的诗意而闻名,作品涵盖诗、词、文等多个领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在经历了政治上的波折与个人的磨难后,苏轼对名利的追求渐渐淡化,转而追求内心的宁静与闲适。
这首诗展示了苏轼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与感悟。开篇以“少壮欲及物”引出主题,表达了年轻时对物质追求的渴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渴望转化为年老时的闲适心态。“微生山海间”则描绘了他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状态,虽然身处险恶的瘴气环境,但他仍然保持内心的宁静。邓道士的出现,象征着对他内心苦闷的关注与理解,而“覆舟却私渡”的意象则暗示了他对生命的无奈与对风险的警惕。整首诗以对比的手法,表现了从追求到放下,从喧嚣到宁静的人生转变,深刻揭示了人生哲理,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人生追求的反思,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对外界纷扰的超然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少壮欲及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渴望追求
B. 对金钱的厌恶
C. 对自然的向往
“可怜邓道士”中邓道士的形象代表了什么?
A. 追求名利的人
B. 关注他人内心的人
C. 对物质无所谓的人
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拟人
B. 对比
C. 排比
答案: 1-A,2-B,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苏轼与李白的作品常常对比,两者虽然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但李白更偏向豪放与奔放,而苏轼则更倾向于内心的宁静与思考。两者的风格互为补充,形成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