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29: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29:17
原文展示:
晚风何许递参差,南望令人思九疑。渺渺烟波莫能极,谁云一苇可杭之。
白话文翻译:
傍晚的风,为何如此参差不齐地传递着,向南望去,令人思念起九疑山。那茫茫的烟波,无法望到尽头,谁说一根芦苇就能渡过呢?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此诗可能是在某个傍晚,作者站在岳阳楼上,远望南方,思念远方或古人,感叹自然的壮阔与人生的渺小。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登岳阳楼时所作,通过描绘晚风、烟波等自然景象,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和对人生旅途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晚风和烟波,营造出一种遥远而模糊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远方的思念和对人生旅途的感慨。诗中的“晚风何许递参差”一句,以晚风的参差不齐传递出作者内心的纷乱和不安。而“南望令人思九疑”则进一步以九疑山为象征,表达了对远方的深切思念。后两句“渺渺烟波莫能极,谁云一苇可杭之”则通过烟波的渺茫和一苇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人生旅途的艰难和不可预测,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宋代山水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晚风、烟波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远方的思念和对人生旅途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九疑”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座山 C. 一种动物 D. 一种乐器
诗中的“一苇可杭之”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诗中的“渺渺烟波莫能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 B. 对远方的深切思念 C. 对自然的壮阔的赞叹 D. 对人生的旅途的轻松
答案: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