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霜后纪园中草木十二绝》

时间: 2025-04-26 10:00:55

诗句

牡丹初翦时,已具新花眼。

代谢不容发,笑杀铁门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0:55

原文展示:

霜后纪园中草木十二绝
牡丹初翦时,已具新花眼。
代谢不容发,笑杀铁门限。

白话文翻译:

在霜后的季节,园中的草木展现出十二种绝美的姿态。牡丹刚刚被修剪,却已经蕴含着新花的生机。这种代谢的变化来得极为迅速,仿佛在嘲笑着那铁门的禁锢。

注释:

字词注释:

  • 霜后:指经历霜冻后,天气逐渐转凉的季节。
  • 纪园:指园中草木的记录,或作“纪念园”。
  • 初翦:初次剪裁,指对植物的修剪。
  • 新花眼:新花的花苞。
  • 代谢:植物的新旧更替。
  • 笑杀:形容非常欢快或嘲讽。

典故解析:

  • “铁门限”:可能指代一种封闭或限制的状态,象征着对生长和变化的阻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石湖,江苏常熟人,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刻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霜后之时,正是秋冬交替的季节,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与思考,表达了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草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在霜后时节的变化。开头的“牡丹初翦时”,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紧接着“已具新花眼”,更是强调了生命的顽强与生生不息。诗中提到“代谢不容发”,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迅速变化,似乎一转眼,花草就已经经历了生命的轮回。最后一句“笑杀铁门限”,则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对自然生长自由的向往和对人为束缚的嘲讽。

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意象与浓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范成大的诗歌风格以清新自然著称,此诗不乏其特色,体现了他对草木生长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牡丹初翦时”:描写初春时节,牡丹刚刚被修剪,暗示着生命的重新开始。
  • “已具新花眼”:表达了尽管刚剪,牡丹却已开始萌芽,象征着生命的韧性。
  • “代谢不容发”:强调了生命变化的迅速,暗示着时间的珍贵与变化的不可逆转。
  • “笑杀铁门限”:表达了对自然生长的自由向往,同时讽刺人为的限制。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植物的生长与代谢比作生命的轮回,生动形象。
  • 拟人:让植物似乎有了情感,能够“笑”对抗限制,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音韵和谐,增强了诗歌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草木的描写,传达了对生命力的赞美以及对自然变化的深刻理解,体现了诗人对生存状态的思考与对自由生长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牡丹:象征着美丽和富贵,代表着生命的蓬勃与希望。
  • 铁门:象征着阻碍和限制,代表着对自然生长的压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牡丹初翦时,已具新花眼”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A. 生命的顽强
    B. 自然的凋零
    C. 人为的限制

  2. “笑杀铁门限”中“铁门”象征什么? A. 自由
    B. 限制
    C. 美丽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以自然为主题,表达对生命的感悟。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描绘自然田园生活,反映对自由的向往。

诗词对比:

  • 范成大的《霜后纪园中草木十二绝》与杜甫的《春望》,两首诗均反映了对自然变化的感悟,但范成大的侧重点在于草木的生机勃勃,而杜甫则更关注于社会动荡对自然的影响,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入门》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浣溪沙 浣溪沙十八首 其五 浣溪沙 桃源村金氏分赠两小猫,取名腊腊、冬冬。 浣溪沙 移寓罗苑水榭,湖光接枕,画舸叩窗,兼有晨夕素心之乐,长言不足,写以短咏 浣溪沙 其四 感怀次颖庐韵 浣溪沙平韵十四部 其五 浣溪沙 其一 和人喜雨 浣溪沙 题湘水行吟 浣溪沙 浣溪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兢兢干干 支离 生字旁的字 包含识的词语有哪些 气字旁的字 知行合一 包含东的词语有哪些 殳字旁的字 卖笑追欢 角字旁的字 翘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种种 泥塑木雕 国妆特字的祛斑产品有哪些?这份清单助你快速了解_祛斑产品推荐 竹韵 耒字旁的字 旧物青毡 城字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城字繁体字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字学习 包含诅的词语有哪些 汤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