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17: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17:16
常闻南华经,巧劳智忧愁。
不如无能者,饱食但遨游。
平生爱慕道,今日近此流。
自来浔阳郡,四序忽已周。
不分物黑白,但与时沉浮。
朝餐夕安寝,用是为身谋。
此外即闲放,时寻山水幽。
春游慧远寺,秋上庾公楼。
或吟诗一章,或饮茶一瓯。
身心一无系,浩浩如虚舟。
富贵亦有苦,苦在心危忧。
贫贱亦有乐,乐在身自由。
我常常听说《南华经》,其中言语巧妙,智慧却令人忧愁。
不如那些无所事事的人,整天吃饱了只顾游玩。
我生来就钟爱道理,而今天正好接触到这股潮流。
自从来到浔阳郡,四季的变化却转瞬即逝。
没有分辨事物的黑白,只随波逐流而已。
早上吃饭,晚上安静入眠,这就是我为自己谋生。
除此之外,我便闲散自在,偶尔去寻找山水的幽静。
春天游览慧远寺,秋天登上庾公楼。
有时吟诗一首,有时喝茶一壶。
身心都没有牵挂,仿佛在浩荡的虚舟之中。
富贵也有苦,苦在于内心的忧虑。
贫贱也有乐,乐在于身心的自由。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作以平易近人、清新自然著称,涉及社会、人生、爱情等多个主题。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富贵生活的冷静看待。
《咏意》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者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无为而治、无欲无求的生活态度的赞美。诗中提到的“常闻南华经”,让人联想到道家的思想,强调了智慧与忧愁的关系。诗人认为,与其在外追求名利,不如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这种思想在唐代社会中尤为重要。
整首诗的结构松散,内容却层次分明,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思熟虑。无论是对富贵生活的苦恼,还是对贫贱生活的乐观,都是在强调内心的自由与自我选择的权利。诗中提到的春游和秋游,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以及在繁忙生活中寻找宁静的愿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南华经》是哪个思想流派的经典?
诗中提到的“无能者”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