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4:30: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4:30:59
露抽篁,风解箨,满地碧云皱。
笋做吟鞋,不雨也凉透。
可堪石上琅玕,旧题诗处,
已点上绿苔如绣。
满岩岫。已见落尽轻花,应是立秋后。
那里柴门,门内有人否。
料伊一样伤心,罗衣憔悴,也似我暮寒时候。
露水滋润了竹子,微风拂动竹叶,满地的碧绿如同波纹荡漾。
竹笋做的鞋子,即使没有下雨,也透着一丝凉意。
那石头上曾经题写的诗句,
如今已经被绿苔装点得如同绣花一般。
满山的岩石,轻花已经落尽,想必是立秋之后。
那边的柴门,里面可有人呢?
我想她也一定伤心,衣衫憔悴,正如我在寒冷的暮秋时节。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关锳,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常常蕴含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寒冷的季节,诗人看到修竹在寒风中摇曳,勾起了对往昔的回忆,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相似的伤感情绪。
《祝英台近 题天寒修竹图》展现了关锳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人情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描绘了竹子的生机与凉意,展现了一幅清新的自然画面。通过“露抽篁”与“笋做吟鞋”,诗人在细节上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凉爽的氛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竹林之中。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逐渐引入对往昔的回忆。提到“石上琅玕,旧题诗处”,不仅是对自然的描写,也是对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追忆。这里的绿苔如绣,既是对时间流逝的隐喻,也是对那份情感的珍视。
“已见落尽轻花,应是立秋后”,这一句更是点明了时节的变化,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无常。在这样的季节中,诗人感受到了一种孤独与伤感,似乎在问“那里柴门,门内有人否”,表达了对友人近况的关心与思念。
整首诗情景交融,描绘自然之美的同时,渗透出对人情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心灵深处的孤寂与思念,令人感同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思念与孤独,表达了诗人在寒冷的季节中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往昔友人的怀念,情感真挚而深沉。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琅玕”指的是:
诗中哪一句表现了对友人近况的关心?
本诗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表现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