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8:05: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8:05:22
月下笛 游圆证归夜饮青塘桥看月次燕孙
作者:吴绮〔清代〕
谢氏诸昆,梁园胜侣,莺时俱集。
花舆锦辔,踏遍春山晴碧。
问湖边烟雨楼台,乱峰犹认南朝迹。
正寻芳未倦,绿杨桥畔宝蟾初觌。
鹊炉拥道,看清光如水,水光还射。
坐列氍歈,共把瑶觥欢吸。
笑庾公楼上横床,爱子野风前弄笛。
待归来还怕杏园客散花叹息。
谢家的诸位兄弟,梁园的胜友,黄莺时常聚集在一起。
花车锦辔,踏遍春日的山川,晴空下的碧绿。
我问湖边的烟雨楼台,石峰依稀还认得南朝的遗迹。
正寻芳未倦,绿杨桥边的宝蟾初次相见。
鹊炉边聚会,看那清澈的月光如水,水光也随之映射。
大家坐在氍毹上,共同举起瑶觥欢饮。
笑谈庾公楼上横床的场景,爱子在野外的风中吹笛。
等到归来时,仍然怕杏园的客人散去,留下花间叹息。
作者介绍:吴绮,清代诗人,擅长写作风景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情风俗,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繁荣时期,文人雅士常聚会吟诗作乐,表现出一种闲适、愉悦的生活状态。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夜的饮酒赏月场景,充满了生动的自然意象和人文情怀。诗人以“谢氏诸昆”开篇,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珍视与重视,梁园的美丽环境则为聚会提供了理想的背景。全诗流畅自然,富有音乐感,描绘了诗人心中的桃花源。
在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中,诗人通过“莺时俱集”、“踏遍春山晴碧”等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接着提及“湖边烟雨楼台”,将景致与历史文化结合,增添了诗意的厚度。诗中“正寻芳未倦”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鹊炉拥道,看清光如水”,在这里,诗人用“如水”的月光映衬出聚会的宁静与美好,情感温润细腻。最后几句,诗人通过对庾公的提及,带出了古典文化的传承,回忆与分享的乐趣让整个聚会充满了欢声笑语,然而“待归来还怕杏园客散花叹息”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仿佛预示着美好时光的流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出一种兼具欢愉与淡淡忧伤的情感。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谢氏”指的是哪个家族?
“正寻芳未倦”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追求?
下列哪项不是诗中提到的意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