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答苏庶子月夜闻家僮奏乐见赠》

时间: 2025-05-12 08:39:27

诗句

墙西明月水东亭,一曲霓裳按小伶。

不敢邀君无别意,弦生管涩未堪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8:39:27

原文展示

墙西明月水东亭,一曲霓裳按小伶。
不敢邀君无别意,弦生管涩未堪听。

白话文翻译

在墙西的明月下,水东的亭子里,传来一曲霓裳的乐曲。
我不敢邀请你来听,因为乐器的弦音生涩,不堪倾听。

注释

  • 霓裳:指一种华丽的歌舞,常用来形容优美的舞蹈或乐曲。
  • 小伶:指年轻的乐师或小乐队,可能指演奏者的身份。
  • 弦生管涩:形容乐器的音色不够圆润,弦乐和管乐的声音都显得生涩,难以动听。

典故解析

“霓裳”出自《霓裳羽衣曲》,是唐代著名的舞曲,传说是唐明皇为杨贵妃所作,表现了当时盛世的繁华和优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诗歌通俗易懂著称,关心民生,倡导社会正义。他的诗风广泛,涵盖了政治、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了他在月夜独坐时的感受。诗人在闲暇时刻听到家中的乐声,心中感慨良多,但由于乐器的质量或演奏水平未能达到理想,因而产生了不敢邀人共赏的情绪。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月夜为背景,墙西的明月与水东的亭子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面。诗人通过一曲霓裳的乐音,营造出一种轻松而又幽静的氛围。然而,乐曲的生涩使得诗人感到不安,不愿邀请他人共赏。诗中流露出一种孤独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对艺术完美的追求。乐音虽美,但因技术或乐器的不足,使得这种美感减弱,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在此刻得以显露。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淡淡的忧伤,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的无奈。白居易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内心感受,令人思考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墙西明月水东亭: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月夜场景,墙西的明月和水东的亭子相互辉映,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
  2. 一曲霓裳按小伶:乐曲的美妙在于“霓裳”,但这里的“按小伶”暗示着乐师的水平有限,乐曲的表现力受到限制。
  3. 不敢邀君无别意:诗人因乐曲不够完美而不敢邀请朋友共听,显示出他的自谦和对艺术的严谨态度。
  4. 弦生管涩未堪听:乐器的音色不够圆润,表现了诗人对艺术质量的敏感。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用“霓裳”比喻美妙的乐曲,生动形象。
  • 拟人:通过“弦生管涩”,赋予乐器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艺术的追求与现实的妥协,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孤独。尽管有美好的事物存在,但因缺乏完美的呈现而感到失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着清幽与宁静,常常用来寄托情感。
  • 亭子:代表着一个休闲、静谧的空间,适合品味音乐与思考。
  • 乐曲:寓意着美好的艺术,但在此诗中却隐含着对艺术质量的忧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霓裳”是指什么? A. 一种舞蹈
    B. 一种乐器
    C. 一种花卉
    答案:A

  2. 诗人为何不敢邀请君共赏乐曲? A. 乐曲过于华丽
    B. 乐器的音色生涩
    C. 夜色太暗
    答案:B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月亮的赞美
    B. 对朋友的怀念
    C. 对艺术的追求与现实的妥协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以月夜为背景,表达了思乡之情,而白居易的诗则更关注艺术的表达与自我反思。
  • 《月夜忆舍弟》: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情感更加直接,而白居易则通过音乐来传达内心的孤独。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这些参考资料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白居易的艺术成就与诗歌风格。

相关查询

三老董公 送庐陵宰黄伯庸赴召 题龟山塔前一首唐律后一首进退格 其二 江下送客 雨後田间杂纪五首 六月喜雨三首 次奉少游梅韵 瓦店雨作四首 郡中上元灯减旧例三之二而又迎送使客七首 雨后晚步郡圃二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咳珠唾玉 鹿字旁的字 蹉跎仕路 卜字旁的字 俯思 胸怀磊落 沈木 四点底的字 幺字旁的字 提手旁的字 恬如 睛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覆水不收 知疼着痒 不期而同 臧穣亡羊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