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牡丹》

时间: 2025-07-12 05:49:24

诗句

花好长患稀,花多信佳否。

未有四十枝,枝枝大如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05:49:24

原文展示:

牡丹
作者: 苏轼

花好长患稀,花多信佳否。
未有四十枝,枝枝大如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中,作者表达了对牡丹花的欣赏与思考。花儿开得好,但担心数量稀少;若是花盛开,是否就能信任其品质呢?在我眼中,尚未见到四十枝,然而每一枝都大得像斗一样。

注释:

  • 花好长患稀:花开得好,但数量却少,暗含对数量和质量的矛盾心理。
  • 花多信佳否:数量多是否就意味着品质好,提出了对花卉的一种质疑。
  • 未有四十枝:指的是目前所见的牡丹数量没有达到四十枝。
  • 枝枝大如斗:每一枝的花朵都大得像斗,形象地描绘了花的丰盛与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的大文豪。他不仅在诗词方面造诣极高,也在散文、书法和绘画等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苏轼的诗风豪放,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牡丹》作于北宋时期,正值苏轼政治生涯的波折与个人生活的起伏之中。牡丹作为国花,象征着富贵与繁荣,苏轼通过牡丹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思考。

诗歌鉴赏:

《牡丹》是苏轼对牡丹花的深刻观察与思考,体现了他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诗的开头“花好长患稀”,表达了对牡丹花的赞美,同时又隐含了对数量不足的忧虑,显示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接下来的“花多信佳否”,则是对美与数量之间关系的质疑,反映了苏轼对事物表象与内涵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结构紧凑,意象鲜明,既有对牡丹的赞美,也有对现实情况的反思。苏轼用“未有四十枝,枝枝大如斗”来形容牡丹的丰盛,既是对美的直观描绘,也是对数量的感慨。通过简单的句子,苏轼表达了复杂的情感与思维,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花好长患稀”:花儿开得美丽,然而数量却显得少,这是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担忧。
  • “花多信佳否”:数量多了,是否就代表品质也好呢?这里提出了对价值判断的思考。
  • “未有四十枝”:作者所见的牡丹数量不足四十枝,暗示了对理想状态的向往。
  • “枝枝大如斗”:每一枝的花都大得像斗,强调了花的丰盛与美丽。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斗”比喻花的大小,形象生动。
  • 对仗:前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美的追求与思考,揭示了数量与质量之间的复杂关系,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牡丹:象征富贵、繁荣,代表着美好与幸福。
  • :象征丰盛与数量,强调了花的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花是否数量多就意味着品质好?
    A. 是
    B. 否

  2. 诗中“枝枝大如斗”是用来形容什么?
    A. 花的颜色
    B. 花的大小

  3. 苏轼对牡丹的感情是怎样的?
    A. 喜爱与忧虑并存
    B. 完全喜爱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清平调》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李白的《清平调》同样描绘了花的美丽,但更多地展现了对女性的赞美;而苏轼的《牡丹》则集中在对花的内心思考与哲理探讨上,反映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

通过以上的解析和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牡丹》这首诗的内涵与价值。

相关查询

咏玉 野次听元昌奏横吹 咏琉璃 咏珊瑚 烟际钟 对萱草 九日 马明生遇神女歌 王母歌(一作玉女歌) 五弦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喀啦 不立文字 一掌堙江 覆宗灭祀 頁字旁的字 棱侧 包含民的成语 狂喉 文字旁的字 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艸字旁的字 鸣蛩 往哲是与 冶容诲淫 四点底的字 枉费心思 垓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乚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