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5 06:26: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5 06:26:46
牡丹
作者: 苏轼
花好长患稀,花多信佳否。
未有四十枝,枝枝大如斗。
这首诗中,作者表达了对牡丹花的欣赏与思考。花儿开得好,但担心数量稀少;若是花盛开,是否就能信任其品质呢?在我眼中,尚未见到四十枝,然而每一枝都大得像斗一样。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的大文豪。他不仅在诗词方面造诣极高,也在散文、书法和绘画等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苏轼的诗风豪放,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牡丹》作于北宋时期,正值苏轼政治生涯的波折与个人生活的起伏之中。牡丹作为国花,象征着富贵与繁荣,苏轼通过牡丹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思考。
《牡丹》是苏轼对牡丹花的深刻观察与思考,体现了他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诗的开头“花好长患稀”,表达了对牡丹花的赞美,同时又隐含了对数量不足的忧虑,显示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接下来的“花多信佳否”,则是对美与数量之间关系的质疑,反映了苏轼对事物表象与内涵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结构紧凑,意象鲜明,既有对牡丹的赞美,也有对现实情况的反思。苏轼用“未有四十枝,枝枝大如斗”来形容牡丹的丰盛,既是对美的直观描绘,也是对数量的感慨。通过简单的句子,苏轼表达了复杂的情感与思维,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美的追求与思考,揭示了数量与质量之间的复杂关系,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花是否数量多就意味着品质好?
A. 是
B. 否
诗中“枝枝大如斗”是用来形容什么?
A. 花的颜色
B. 花的大小
苏轼对牡丹的感情是怎样的?
A. 喜爱与忧虑并存
B. 完全喜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清平调》同样描绘了花的美丽,但更多地展现了对女性的赞美;而苏轼的《牡丹》则集中在对花的内心思考与哲理探讨上,反映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
通过以上的解析和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牡丹》这首诗的内涵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