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咏琉璃》

时间: 2025-05-04 00:53:32

诗句

有色同寒冰,无物隔纤尘。

象筵看不见,堪将对玉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53:32

原文展示:

咏琉璃
作者: 韦应物 〔唐代〕
有色同寒冰,无物隔纤尘。象筵看不见,堪将对玉人。

白话文翻译:

这琉璃有着色彩,如同寒冷的冰一样透明,没有任何物体能挡住细微的尘埃。在象牙制成的台子上看不见的东西,正好可以与美丽的女子相对而坐。

注释:

  • 琉璃:一种透明的玻璃,通透而有色彩。
  • 有色同寒冰:指琉璃的色彩犹如寒冰一样清冷透明。
  • 无物隔纤尘: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阻挡细微的灰尘,形容琉璃的通透性。
  • 象筵:指用象牙做的筵席,象征华贵。
  • 对玉人:与美丽的女子相对,玉人指的是美丽的女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诗人,字子云,号穆溪,出生于今河南省。他以诗风清新、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五言诗和古体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韦应物的晚年时期,正值唐代盛世,社会繁荣,文化昌盛。诗人在此时以琉璃为题,表达了对美的追求与对清澈透明的向往,象征着对心灵纯净的渴望。

诗歌鉴赏:

《咏琉璃》以清新脱俗的意象,展现了琉璃的透明与色彩之美。诗的开头两句通过“寒冰”与“纤尘”的对比,强调了琉璃的通透性及其与世俗的距离感,暗示着一种超然的美。后两句则通过象牙筵席的描绘,展现了美与雅的结合,仿佛在说,真正的美丽并不需要华丽的装饰,而是内心的清澈与纯净。

整首诗运用了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氛围。琉璃不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对美的象征,反映了诗人对生活深刻的思考与感悟。在韦应物的笔下,琉璃成为了心灵的镜子,映照出一种理想化的美,令人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有色同寒冰”:琉璃的色彩如同寒冰一样,给人以清冷的感觉。
    • “无物隔纤尘”:琉璃的透明度极高,连微小的灰尘都无法遮挡。
    • “象筵看不见”:在华贵的象牙筵席上,看似看不见的东西。
    • “堪将对玉人”:与美丽的女子相对而坐,暗含一种心灵和谐的境界。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琉璃比作寒冰,增强了其清透的感觉。
    • 对仗:前后句之间形成平衡,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强调了内心的清澈与透明。琉璃象征着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审美。

意象分析:

  • 琉璃:象征着美与纯净。
  • 寒冰:代表清冷与透明,暗示心灵的纯洁。
  • 象筵:象征华贵与雅致,反映出一种高尚的生活追求。
  • 玉人:代表美丽的女性,象征着人类情感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有色同寒冰”意思是: A. 琉璃的颜色鲜艳
    B. 琉璃的颜色如同寒冰一样清冷
    C. 琉璃的颜色让人感到温暖

  2. “象筵”指的是: A. 用木头做的桌子
    B. 用象牙制成的筵席
    C. 用金属制成的餐具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韦应物的《咏琉璃》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在意象上都追求一种清幽的境界,但韦应物侧重于物质的美,王维则更注重自然景色与内心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 《唐代诗人韦应物研究》

相关查询

山居杂诗九十首 和王应夫见贻二首 接待赠相送诸公 送王制置帅成都 上塘值清明八首 其二 老景逢春每多留赏子美所谓老去原春迟子忱雅 题应之二扇 其一 山居杂诗九十首 钱大 其六 杂诗二十七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蹲下 面善心恶 爿字旁的字 平面子 斯抬斯敬 语开头的成语 米字旁的字 五典 燕婉之欢 用字旁的字 阏壅 右派 沥胆隳肝 鼻字旁的字 齐字旁的字 不耻相师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