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宜兴山房十首》

时间: 2025-05-04 10:14:04

诗句

四壁寒蛩作苦吟,唤回旅梦约三更。

不知身在禅房宿,误听松风做雨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14:04

原文展示

四壁寒蛩作苦吟,
唤回旅梦约三更。
不知身在禅房宿,
误听松风做雨声。

白话文翻译

四周的墙壁上,寒蝉在苦苦地鸣叫,
把我从旅途的梦中唤醒,已近三更时分。
我不知道自己身在禅房中休息,
错以为松树的风声是下雨的声音。

注释

  • 寒蛩:寒蝉,古时常用以描绘孤独和凄凉的氛围。
  • 苦吟:苦苦吟唱,形容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情感的压抑。
  • 旅梦:指在旅途中做的梦,象征对故乡或安宁生活的向往。
  • 三更:夜间的时间,大约是半夜的时分,象征宁静和孤独。
  • 禅房:指修行的住所,常用于隐士或僧侣的栖息地。
  • 松风:松树间吹来的风声,给人一种自然宁静的感觉。

典故解析

此诗虽不直接引用典故,但“寒蛩”、“松风”均为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象征着孤独、寂寞与自然的和谐。寒蛩的鸣叫常与忧伤的情绪相联系,而松风则传达出一种清凉与恬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宋代人,字子美,号白山,江苏宜兴人。李曾伯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独特的艺术视角,成为了当时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宜兴山房十首》是李曾伯在隐居山房时创作的一组诗,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思索。诗中描绘了他在禅房中的感受,表达出一种对孤独和内心世界的探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意境上极为深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夜晚在禅房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思索。开篇“四壁寒蛩作苦吟”以寒蝉的声音为引子,暗示了诗人情感的沉重和内心的苦闷。接着“唤回旅梦约三更”,将诗人从梦中唤醒,暗示他对往昔的回忆或对理想生活的渴望。最后的两句则表现出诗人对身处环境的迷茫,误将松风当作雨声,暗含着对外界与内心世界的错位感,传达出一种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以寂静的夜晚为背景,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声音的对比,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生活的感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四壁寒蛩作苦吟:四周的墙壁上,寒蝉在鸣叫,象征着寂寞与孤独,营造出一种苦闷的氛围。
  2. 唤回旅梦约三更:在这样的环境中,已是三更时分,诗人被唤醒,表明他在梦中也在思索着旅途的经历。
  3. 不知身在禅房宿:诗人对自己身处的环境感到迷茫,无法清晰地认出自己在禅房中,象征着心灵的困惑。
  4. 误听松风做雨声:松风的声音被误认为是雨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敏感和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感知。

修辞手法

  • 拟人:寒蛩被赋予了“苦吟”的特性,表现出诗人心境的苦闷与孤独。
  • 对仗:如“身在禅房宿,误听松风声”,上下句结构相对,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孤独的夜晚,表达了诗人对内心情感的探寻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命的思考,体现了禅意与人文情怀的结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蛩:象征孤独和哀伤,常用于描绘心境的凄凉。
  • 旅梦:代表着对过去或理想生活的追忆。
  • 松风:象征自然的和谐与宁静,传递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寒蛩”是什么动物? A. 蛙
    B. 蝉
    C. 鸟

  2. 诗人误将什么声音听成了雨声? A. 竹声
    B. 松风
    C. 鸟鸣

  3. “三更”指的是哪个时间段? A. 半夜
    B. 清晨
    C. 黄昏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曾伯的《宜兴山房十首》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心灵的感悟,但李曾伯更多地注重内心的情感,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出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曾伯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三月二十八日赠周判官 照镜 叹春风兼赠李二十侍郎二绝 听水部吴员外新诗,因赠绝句 种柳三咏 咏身 喜钱左丞再除华州,以诗伸贺 答刘禹锡白太守行 将发洛中枉令狐相公手札兼辱二篇宠行以长句答之 上阳白发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豕字旁的字 心惊胆怕 两点水的字 末利 社鬼 失之交臂 积过 弋字旁的字 拳结尾的成语 沸沸汤汤 又字旁的字 颐开头的成语 包含搭的成语 不咸不淡 立刀旁的字 一路之哭 指槐骂柳 莺颠燕狂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