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58: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58:48
德宗皇帝挽歌词四首 其二
白居易
虞帝南巡后,殷宗谅闇中。
初辞铸鼎地,已闭望仙宫。
晓落当陵月,秋生满旆风。
前星承帝座,不使北辰空。
在虞帝南巡之后,殷宗在黑暗中沉默。
刚刚离开铸鼎的地方,就已经关闭了通向仙宫的门。
晨光照落在陵墓上,秋风吹动着满旗的影子。
前方的星星承接着帝王的宝座,不让北辰显得空虚。
作者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平易近人,以“乐天知命”著称,作品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生活、爱情等多个主题。他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富有音乐感,深受民众喜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德宗时期,背景是当时政局动荡,国家面临许多挑战。诗人以哀悼的方式纪念已故的皇帝,表达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期盼。
白居易的《德宗皇帝挽歌词四首 其二》以哀悼的笔触展现了对已故皇帝的深切怀念。首句提到“虞帝南巡后”,带出历史的回顾,展现出一种对往昔盛世的惋惜和对现状的无奈。尤其“殷宗谅闇中”中的“谅”字,表现出一种沉静的悲哀,似乎殷宗在黑暗中默默承受着失去的痛苦。
在“初辞铸鼎地,已闭望仙宫”中,铸鼎象征着国家的繁荣与根基,而仙宫则是理想与追求的象征,二者的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失落与无奈。接下来的“晓落当陵月,秋生满旆风”则描绘出一种清晨的宁静与萧瑟的秋风,仿佛在暗示着即使是清晨的美好,也难掩内心的忧伤。
最后一句“前星承帝座,不使北辰空”,以星星承接帝位的形象,象征着未来的希望与责任,表现出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期望与祈愿。整首诗在抒发哀伤的同时,又隐含了对未来的寄托,情感深邃而丰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对比、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表现出历史的沉重与情感的深邃。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已故皇帝的怀念与对国家未来的期盼,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与对现实的忧虑,情感深刻而真挚。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虞帝南巡后”中的“虞帝”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虞舜
B. 虞夏
C. 虞帝
D. 虞仁
“晓落当陵月”中的“晓落”是什么意思?
A. 晚上的星星
B. 清晨的光辉
C. 黄昏的余晖
D. 日落的景象
诗中“北辰”象征什么?
A. 未来的希望
B. 失去的方向
C. 稳定的方向
D. 远方的旅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白居易的《德宗皇帝挽歌词四首 其二》与杜甫的《春望》有相似之处,二者均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与对往昔盛世的怀念。杜甫在作品中更强调个人的遭遇,而白居易则从国家的角度出发,展现出一种更为深远的历史感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