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忆春草(春草,乐天舞妓名)》

时间: 2025-05-04 10:00:57

诗句

忆春草,处处多情洛阳道。

金谷园中见日迟,

铜驼陌上迎风早。

河南大君频出难,只得池塘十步看。

府门闭后满街月,几处游人草头歇。

馆娃宫外姑苏台,

郁郁芊芊拨不开。

无风自偃君知否,西子裙裾曾拂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00:57

原文展示:

忆春草,处处多情洛阳道。金谷园中见日迟,铜驼陌上迎风早。河南大君频出难,只得池塘十步看。府门闭后满街月,几处游人草头歇。馆娃宫外姑苏台,郁郁芊芊拨不开。无风自偃君知否,西子裙裾曾拂来。

白话文翻译:

怀念春草,在洛阳的道路上处处都是情意绵绵。金谷园中日头落得慢,铜驼陌上迎风的时光却早。河南的大君频频出征,只有在池塘边十步之内看风景。府门一关,满街的月光洒落,游人们在草头上休息的地方寥寥可数。馆娃宫外的姑苏台,绿意盎然却无法拨开。没有风的时候,你可知道吗,西子裙裾曾轻轻拂过我?

注释:

  • 春草: 诗中提到的春草,可能是指春天的草色,也可能是特指某位名妓。
  • 金谷园: 古代著名的园林,象征着美好和优雅。
  • 铜驼陌: 指的是洛阳的某个地方,古时的交通要道。
  • 河南大君: 指当时的统治者,可能与历史事件有关。
  • 姑苏台: 苏州的一个著名景点,代表着江南的秀丽风光。
  • 西子: 指西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象征着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以诗歌、散文和赋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对社会的关心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正值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诗人怀念过去的繁华与春日的美好,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忆春草》是一首充满感情的诗,诗人以怀念的口吻描绘了洛阳的美丽景色与游人生活。开头的“忆春草”便暗示了对春日草色的思念,而“处处多情洛阳道”则映衬出春日的温暖与生机。在金谷园中,阳光的变化和铜驼陌上迎风的情景,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受。接着,诗人提到“河南大君频出难”,这句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政局动荡,也暗示了对未来的忧虑。

“府门闭后满街月”描绘了夜晚的宁静,游人在草头歇息,象征着一种放松与闲适。最后的“无风自偃君知否,西子裙裾曾拂来”则通过西子裙裾的隐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增强了诗的感情深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蕴含了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具有深刻的情感和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忆春草: 直接表达了对春草的怀念。
  2. 处处多情洛阳道: 洛阳道路的多情意象,暗示春天的温暖。
  3. 金谷园中见日迟: 描绘了金谷园的美景,时间静止的感觉。
  4. 铜驼陌上迎风早: 对比金谷园的宁静,铜驼陌上更显清新。
  5. 河南大君频出难: 提及当时的政治动荡。
  6. 只得池塘十步看: 描述了诗人活动的局限与无奈。
  7. 府门闭后满街月: 夜晚的宁静与游人的闲适。
  8. 几处游人草头歇: 游人稀少,衬托出孤独感。
  9. 馆娃宫外姑苏台: 典雅的场所,意象丰富。
  10. 郁郁芊芊拨不开: 描述植物的繁茂,象征美好却难以触碰。
  11. 无风自偃君知否: 诗人似乎在对话,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思念。
  12. 西子裙裾曾拂来: 通过西子的比喻,表达优雅与美的追忆。

修辞手法:

  • 比喻: “西子裙裾”比喻美丽与优雅。
  • 拟人: “无风自偃”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 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思念,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草: 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洛阳道: 代表繁华的都市与生活。
  • 金谷园: 典雅、美好的园林景象。
  • 西子裙裾: 美丽与优雅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宋
    • B. 唐
    • C. 明
    • D. 清
  2. “春草”在诗中代表什么?

    • A. 春天的草色
    • B. 一位妓女
    • C. 诗人的情感
    • D. 以上皆是
  3. 诗中提到的“河南大君”是指?

    • A. 一位皇帝
    • B. 一位将军
    • C. 当时的统治者
    • D. 一位诗人

答案:

  1. B. 唐
  2. D. 以上皆是
  3. C. 当时的统治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刘禹锡的《忆春草》和李白的《庐山谣》,前者更注重对洛阳生活的细腻描绘,而后者则突出自然景色的壮丽与个人情感的奔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刘禹锡诗文集》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伐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绿肥红瘦 研玩 风字旁的字 包含方的词语有哪些 绳枉 跌风 包含旅的词语有哪些 豚子 主阃 包含逋的词语有哪些 死死平平 包含钩的成语 索然俱散 卤字旁的字 馬字旁的字 缶字旁的字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斤字旁的字 避溺山隅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