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59: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59:59
宿龙回
杨万里〔宋代〕
大熟虚成喜,微生亦可嗟。
禾头已生耳,雨脚尚如麻。
顷者宫收米,精於玊绝瑕。
四山云又合,柰尔老农家。
全诗翻译:
丰收的喜悦是虚幻的,微小的生长也令人感叹。
稻穗已经长出穗头,然而雨水却如同麻线一样细密地降落。
不久前,宫中收获的米,精致如同玉石没有瑕疵。
四周的山云又聚集在一起,老农家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而是通过对农作物生长和收成的描绘,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的现状与农民的生活状态。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以山水诗和田园诗闻名,擅长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自然和生活的美。杨万里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带有生活的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农耕社会,农民的生活与自然息息相关。在当时,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诗中通过对稻田生长和气候变化的描写,反映了农民对自然的感知与对丰收的期待。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农作物生长的过程,以及农民在丰收与自然变化中的心情。开头两句以“丰收的喜悦”与“微小的生长”形成对比,揭示了自然的复杂性与丰收的虚幻。第三句提到“宫收米”,让人联想到官府对农民辛勤劳动的收获的掌控,暗示着社会的不平等。最后两句则以“云又合”结束,给人一种循环往复的感觉,仿佛在说农民的辛苦与期盼总是与自然密切相关。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杨万里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丰收以及人类劳动的描写,展现了农村生活的细腻与复杂,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禾头已生耳”是指什么?
A. 稻谷长出穗耳
B. 稻田被水淹
C. 农民在田里工作
诗人对丰收的看法是什么?
A. 真实的喜悦
B. 虚幻的喜悦
C. 不关心丰收
“雨脚尚如麻”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雨水的细密
B. 风的强劲
C. 土地的肥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杨万里的《宿龙回》更关注自然与农业的关系,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个人情感与思乡之情。两者在意象和情感基调上各具特色,但都体现了对自然的深刻观察与感悟。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