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07: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07:54
送卢山人二首
——杨万里
行尽千山又万山,山真何好子能然?
青鸟纵妙侬曾问,著眼烟云也自贤。
全诗翻译:
走过千山万水,山真的有什么好处呢?
即使青鸟再灵巧,我也曾向她询问,
只要心中注视着那烟云,便可以自得其乐。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虽无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青鸟”一词在古代文人中常用来象征追求理想和灵性。诗中的山水意象也与道家文化密切相关,表达一种淡泊名利、寻求内心平静的思想。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注重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和谐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战乱频繁、士人纷纷隐居的时期,诗人通过山水抒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纷扰的淡泊心态。
这首诗通过对“千山万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行走在自然中的思考。面对连绵的山峦,诗人不禁发问,山的美好究竟在哪里?这是对自然景观的深刻反思,表面上似乎在怀疑山的价值,实际上却是在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青鸟纵妙侬曾问”,青鸟作为灵巧的象征,暗示了诗人对理想与智慧的追求。然而,诗人并不依赖于外在的美景,而是选择“著眼烟云”,强调内心的修养与自足。通过极简的意象,诗人表达了对纷繁世事的超然态度,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生活哲学的思考,展示了杨万里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人生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足,而非单纯追求外在的美好。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青鸟”象征什么?
A. 美丽的景色
B. 灵巧与理想
C. 世俗的烦恼
诗人对“千山万山”的态度是?
A. 赞美
B. 怀疑
C. 忽视
“著眼烟云”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现实的逃避
B. 内心的宁静
C. 对未来的迷茫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是对《送卢山人二首》的全面解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