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10:18: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10:18:59
沧洲棹影荻花凉,欸乃一声江水长。
赖有莼风堪斫脍,便无花月亦飞觞。
山中世已惊东晋,席上人多赋晚唐。
何处鱼羹不可饭,蚤拚泉石入膏肓。
在沧洲的水面上,船影映照着凉爽的荻花,伴随着一声“欸乃”,江水悠悠流长。
倘若有莼菜的风味可以切成脍(生鱼片),即使没有花月的美景也能畅饮美酒。
在这山中,世事已惊动东晋时期,席间众人多赋晚唐之诗。
哪里有美味的鱼羹不能与米饭相配呢?我愿意早早地将泉石融入我的心肠。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文山,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民族英雄。他在元朝入侵时坚决抵抗,表现出极高的忠诚与勇气。他的诗歌风格多以豪放激昂、悲壮动人著称,常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理想的追求。
《山中》作于南宋时期,当时国家风雨飘摇,文天祥以诗寄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局的思考,体现出他对国家、对民族命运的深刻关怀。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清幽的自然景色,同时融入了作者对人事的感慨。开头两句通过“沧洲棹影荻花凉”和“欸乃一声江水长”,描绘出一幅宁静的水乡图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接着,诗人通过“赖有莼风堪斫脍,便无花月亦飞觞”来体现饮食的乐趣,表现出对生活中细微之美的珍视。
然而,随着“山中世已惊东晋”,诗人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感叹人事沧桑,时光流转,文人们在席间吟咏赋诗,似乎又回溯到了历史的文化辉煌。最后两句“何处鱼羹不可饭,蚤拚泉石入膏肓”则极具哲理,表达了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中,依然要享受生活的美好,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饮食乐趣,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通过历史的感慨,反映出对社会变迁的思考。诗人在宁静的山中,感受到的是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对未来的希望。
诗中的“沧洲”指代什么?
“赖有莼风堪斫脍”中的“脍”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东晋”主要象征什么?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对比,文天祥的《山中》更注重自然景色与生活哲理的结合,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体的孤独与酒的豪情。两者都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但侧重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