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襄阳路逢寒食》

时间: 2025-04-29 13:00:22

诗句

去年寒食洞庭波,今年寒食襄阳路。

不辞著处寻山水,只畏还家落春暮。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00:22

原文展示:

去年寒食洞庭波,今年寒食襄阳路。不辞著处寻山水,只畏还家落春暮。

白话文翻译:

去年寒食时,我在洞庭湖边。今年寒食,我却在襄阳的路上。为了寻找美丽的山水,我不怕路途遥远,只是担心回到家时,春天已经过去了。

注释:

  • 寒食:指清明前的一个传统节日,主要祭祖和扫墓的日子,禁止生火做饭。
  • 洞庭波:指洞庭湖的水波,寓意美丽的自然景色。
  • 襄阳路:指通往襄阳的道路,代表着诗人此时此地的游历。
  • 不辞著处:不辞辛劳地走到此处,寻觅美景。
  • 只畏:只怕,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流逝的忧虑。
  • 还家落春暮:回家时正值春天快要结束,隐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典故解析:

寒食节源于纪念介之推的故事,传说介之推为了保护晋国的君主而隐居,后被发现后其母亲为其烧火做饭,结果被烧死。为了纪念他,后来设立寒食节,禁止生火。诗中提到寒食,表明了时节的背景和诗人的感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说(公元676年—740年),字子容,唐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律诗,作品多表现山水、游历的情景,其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代一个寒食节的时节,诗人游历于襄阳,怀念去年在洞庭湖度过寒食节的情景,表达了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感慨和对山水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四句,展现了诗人在寒食节期间的游历和沉思。诗的开头提到“去年寒食洞庭波”,通过回忆去年与今年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感慨。接着转到“今年寒食襄阳路”,诗人此时身处襄阳,表明他在寻找美丽的风景,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最后两句“不辞著处寻山水,只畏还家落春暮”,不仅表现了诗人不怕辛劳去探索美景的决心,同时又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焦虑。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既有浓厚的自然色彩,又蕴含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去年寒食洞庭波:去年寒食节时,我在波光粼粼的洞庭湖边。
  2. 今年寒食襄阳路:今年寒食节时,我却走在通往襄阳的路上。
  3. 不辞著处寻山水:为了寻找美丽的山水,我不怕路途遥远。
  4. 只畏还家落春暮:我只担心回到家时,春天已经快要结束。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去年与今年的对比,增强了时间流逝的感受。
  • 拟人:用“落春暮”形象地表达春天即将结束的情景。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春天短暂的惋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食:象征思念和传统,体现了节日的文化内涵。
  • 山水:象征自然美,代表诗人心灵的寄托。
  • 春暮: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带有淡淡的忧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的? A. 介之推
    B. 屈原
    C. 李白

  2. 诗中提到的“洞庭波”指的是哪个地方? A. 长江
    B. 洞庭湖
    C. 黄河

  3. 诗人担心回家时会发生什么? A. 春天已经过去
    B. 迷路
    C. 遇到暴雨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张说《襄阳路逢寒食》杜甫《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但前者更加专注于个人游历和自然美的追求,而后者则更多反映了社会动荡中的忧国忧民之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传记》

相关查询

月中行 追补泰轩录事母夫人寿 月中行 连日风雨,至中秋夜霁 月中行 月中行•别意 月中行 采莲 月中行 张佛千病,以词起之 月中行 旭初词卷在余处,余行时为冯若飞借去。旭初展转询是事,拈此报之 月中行 闻筝 月中行 题爪哇陈寒光天上人间集 月中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还周 散音 釒字旁的字 麻字旁的字 包含衅的词语有哪些 滴露研朱 首字旁的字 鳥字旁的字 百花潭 造作矫揉 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翠围珠绕 包含慧的成语 仁悌 耒字旁的字 鬼火狐鸣 齿亡舌存 盲人骑瞎马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