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23: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23:57
少时好睡常不足,上事亲尊日拘束。
夜吟朝诵无暂休,目胔生疮臂消肉。
今踰四十无所闻,又况丧妻仍独宿。
虚堂净扫焚清香,安寝都忘世间欲。
花时啼鸟不妨喧,清暑北窗聊避燠。
叶落夜雨声满阶,雪下晓寒低压屋。
四时自得兴味佳,岂必锵金与鸣玉。
万事易厌此不厌,真可养恬无夭促。
且梦庄周化蝴蝶,焉顾仲尼讥朽木。
人事几不如梦中,休用区区走荣禄。
年轻时总是睡不够,日常照顾父母让我拘束。
夜里吟唱、早上读书没有片刻的休息,
我的眼睛都因疲惫而长了病,手臂也消瘦了。
如今已过四十岁,听不到什么消息,
更何况我的妻子已经去世,我仍然独自一人。
虚静的堂屋打扫干净,焚香安寝,
我已将世间的欲望都忘却。
花开时鸟儿的啼鸣并不妨碍我,
我在北窗下避暑,闲聊度日。
叶子落下,夜雨声满阶,
雪落清晨,寒气低压着屋顶。
四季的变化让我自得其乐,
难道一定要有金声玉响才能满足?
万事都容易厌倦,唯独这份安宁我不厌倦,
真可以养成恬淡的心境,没有早逝的忧虑。
且让我梦见庄周化作蝴蝶,
何必在意孔子讥讽朽木。
人世间的事不如梦中,
休要斤斤计较于荣华富贵。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号云溪,宋代著名诗人,初期与苏轼等人齐名,后期以隐居不仕而闻名。梅尧臣的诗歌常体现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自然。
《睡意》创作于梅尧臣中年时期,正值人生的转折点,经历了丧妻之痛,内心深感孤独与疲惫。诗中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逃避,以及对内心平和的向往。
《睡意》是一首充满哲理和人生感悟的诗,梅尧臣用简单而真挚的语言描绘了自己对睡眠和内心平静的渴求。诗的开头,诗人回忆年轻时总是被迫忙碌,而无暇享受安宁的睡眠,反映了传统家庭责任对个人自由的束缚。随着年岁的增长,他经历了丧妻的痛苦,孤独的生活让他更加渴望内心的宁静。
诗中对自然的细腻描写,如“花时啼鸟”、“叶落夜雨”等,展示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这些自然元素又成为他心灵安慰的寄托。他在生死和荣华之间做出了理性的选择,选择宁静的生活,甚至在梦中也能得到心灵的自由。相较于人世的荣华富贵,他更欣赏的是内心的安宁与恬淡。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追求内心安宁的哲学思考,表达了梅尧臣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我的反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整首诗以安静、平和的心态对待人生的苦与乐,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得,反映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中提到“夜吟朝诵”,指的是什么?
诗人用哪种方式表达对名利的态度?
“且梦庄周化蝴蝶”中,庄周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