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07:52: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07:52:26
诗名: 答中道小疾见寄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嵇康性弥懒,曾不废养生。
子姑当妙年,何乃劳其精。
老聃有至论,身孰亲于名。
诗本道情性,不须大厥声。
方闻理平淡,昏晓在渊明。
寝欲来于梦,食欲来于羹。
渊明傥有灵,为子气不平。
其人实傲佚,不喜子缠萦。
吾今敢告子,幸愿少适情。
时能与子饮,莫惜倒瓶罂。
嵇康的性情本来就懒惰,养生之道他从未放弃。
你正值青春年华,为何要劳神费心?
老子有深刻的论述,哪个身体比名声更亲近?
诗歌本源于真实的情性,不必声张得太大。
我听说道理其实是很平淡的,日出日落在陶渊明那里。
想要入梦是因为想睡觉,想要吃东西是因为有美味。
如果陶渊明有灵魂,看到你如此不平,
他只会觉得自己真傲慢自在,不愿被你纠缠。
我现在敢告诉你,希望你少一些情绪上的烦恼。
有时能和你一起喝酒,不要吝啬倒酒的瓶罐。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子华,号天池,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和散文。其诗风格多为清新自然,重视情感的真实表达。梅尧臣的作品常反映其个人生活和对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梅尧臣对朋友的回应,表达对生活态度的思考。诗中提到的隐士哲学和对名利的淡漠,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的反思,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这首诗展现了梅尧臣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的生活哲学。诗中通过对嵇康、老子和陶渊明的引用,表达了作者对名利的淡薄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前两句通过嵇康的懒惰引出养生的主题,表明作者认为年轻人不应过于劳累,反而要珍惜身体与内心的和谐。
接下来,诗人借助老子的论述,提出了“身孰亲于名”的哲学思考,强调身体的健康和内心的宁静更为重要。诗中提到的“诗本道情性”,更是明确了诗歌的本质在于真实的情感表达,而不是外在的声张。
整首诗在意象上平淡而深邃,通过简单的日常生活细节,如“梦”与“羹”,传达了生活的真实与平凡。最后,作者以“时能与子饮”结束,表现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满足,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温暖与宁静。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强调身体与内心的平衡,倡导淡泊名利,追求真实情感与友情,传达出一份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老聃”是指谁?
A. 嵇康
B. 陶渊明
C. 老子
D. 梅尧臣
诗中提到“子姑当妙年”是指什么?
A. 中年
B. 青春年华
C. 老年
D. 幼年
“诗本道情性”是什么意思?
A. 诗歌应表达真实情感
B. 诗歌应注重形式
C. 诗歌无关情感
D. 诗歌要热闹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