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56: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56:36
次韵和吴长文舍人即事见寄
作者:梅尧臣
莫问春风有后先,但逢佳处去扬鞭。
桃花桐远迷应久,杏树坛荒迹自传。
放与晓寒能几许,即看芳意不多偏。
古来闲气争强弱,谩费黄金抛楚权。
这首诗的意思是:不要去问春风何时吹来,只要在美好的时光中尽情驰骋。桃花和桐树虽远,但它们的美好便值得等待;杏树在坛边荒芜,留下的痕迹自会传颂。放任与清晨寒气有什么关系呢?看那花的芳香不多偏向于某一方。自古以来,闲适的气息总是有强有弱,何必浪费黄金去争夺楚国的权利呢?
“古来闲气争强弱”可以理解为自古以来,人们在闲适与竞争之间的冲突。这里反映了诗人对权力与财富的冷淡态度,强调了生活的享受远比名利更重要。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梅溪,南宋时期著名诗人。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常描绘田园风光与人情世态。
此诗作于诗人和吴长文的交往中,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洒脱态度和对自然美的向往。诗中流露出对世俗争斗的无奈与淡然,体现了当时文人对于权力的反思。
梅尧臣的《次韵和吴长文舍人即事见寄》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清晰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追求。诗的开头以“莫问春风有后先”启示人们应当珍惜当下,不必执着于时间的先后。接着,诗人描绘了桃花和桐树的美景,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在第二联中,诗人提到“杏树坛荒迹自传”,通过杏树的荒凉,暗示了时间对美好事物的侵蚀,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即使在寒冷的清晨,也要看到花香的美好,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乐观。
诗的最后两句则揭示了诗人对权力和财富的看法,认为无意义的争斗只是在浪费黄金,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对现实的反思。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梅尧臣深邃的思考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整首诗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世俗权力的无奈,强调了心灵的宁静和对自然美的欣赏。诗人通过简单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反映出他对人生态度的独特理解。
诗中“莫问春风有后先”意指什么?
A. 追求时间的顺序
B. 珍惜当下的美好
C. 询问春天的到来
D. 期待未来的变化
诗人认为对待权力和财富应持什么态度?
A. 争夺和渴望
B. 冷漠和消极
C. 理性和淡然
D. 狂热和追逐
“杏树坛荒迹自传”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B. 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C. 对生命的叹息
D.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同样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但更注重于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复苏。两首诗在意象的使用上相似,但情绪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解读:梅尧臣的诗更倾向于内心的宁静与对竞争的反思,而韩愈则更加强调春天的生机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