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01: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01:06
明月下西岭,天高北斗斜。
惊风起中夜,捲地簸飞沙。
磊磊道间石,喧喧桥外车。
过城曙色动,连骑发箫笳。
在明亮的月光照耀下,西岭的轮廓显得格外清晰,天际高挂的北斗星渐渐向西倾斜。夜深人静时,惊风骤起,卷起地上的飞沙。道间的石头磊磊而立,桥外的车声喧闹。穿过城门,晨曦的光影开始活动,骑行的人们奏响了箫和笳的乐曲。
杨士奇(约1470-1549),明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曾任内阁首辅。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简练精致著称,常表达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此诗写于夜间出行的情景,反映了诗人出发前往怀来地区的情景。怀来地处山水之间,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诗中描绘了夜间的月光、星空、风沙和晨曦,展现了出行的艰辛与美好。
《夜发岔道赴怀来》是一首描写夜间旅途的诗作,整首诗透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出旅途中的自然景象和心灵感受。首句“明月下西岭”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的夜晚,明月的清辉洒在山岭之上,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面。接着“天高北斗斜”,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辽阔,北斗星的倾斜又增添了几分孤独感。
“惊风起中夜,捲地簸飞沙”通过声音与景象的结合,表现出夜间旅途的不安与艰辛。风的突然袭来,伴随着飞沙,形成一种紧张的气氛,使人意识到自然的不可预测与力量的强大。
“磊磊道间石,喧喧桥外车”则描绘了旅途中道路的坚固与车水马龙的热闹,形成鲜明的对比,显示出旅途的多样性。最后“过城曙色动,连骑发箫笳”不仅展现出晨曦的美丽,也传达了旅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箫笳的音色更是让这幅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整首诗在自然景观与旅行体验之间自由转换,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展现了明代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自然景色与旅途的体验,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期待,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明月下西岭”中“西岭”指的是哪个方向?
A. 东
B. 南
C. 西
D. 北
诗中提到的乐器“箫笳”主要象征什么?
A. 旅行的艰辛
B. 生活的忙碌
C. 旅途的欢乐与期待
D. 自然的宁静
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自然的敬畏
B. 对人生的思考
C. 对生活的热爱与未来的期待
D. 对历史的追溯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