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11: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11:02
清溪鬼谷子,雄辩倾六国。
视世无足言,自闭长默默。
苏张何为者,欲窃长短术。
学成果无赖,遂为世所惑。
颠倒卖诸侯,倾转莫可执。
后世何不明,疑我不汝及。
谁知居深山,玩世可终日!
君观二弟子,死处竟莫得。
客齐自披裂,投魏求寄食。
悠悠清溪中,石乱流水急。
溪鱼为朝餐,老死得安穴。
居乱独无言,其辩吾不测。
这首诗描写了鬼谷子在清溪旁的隐居生活。他以雄辩之才倾倒六国,却对世事无所言语,选择了长久的沉默。苏秦和张仪为何而来?难道是想窃取他关于长短术的秘诀?他的学问虽有成就,却被世人所迷惑。那些颠倒黑白、出卖诸侯的行为,使得世人难以捉摸。后世为何不明白,难道是因为我没有达到你们的高度?谁能理解我在深山中悠然自得,玩世不恼的心态?君可看看他的两位弟子,最后也未能获得成功。流浪的齐国人自揭衣衫,投奔魏国寻求食宿。悠悠的清溪之中,石头杂乱,流水急促。溪鱼成了我的早餐,老死在安稳的穴中。在这样混乱的环境中,我独自无言,自己的辩才无人能测。
苏辙(1039-1112),字子美,号晦庵,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和政治家。他是苏轼的弟弟,与兄长同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苏辙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寄题清溪寺》创作于苏辙隐居的时期,诗中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当时政治的失望和对世事的冷漠。诗中反映了对鬼谷子智慧的钦佩,同时也对当时游说者的行为感到无奈。
《寄题清溪寺》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苏辙通过描绘鬼谷子的隐居生活,表达了对世事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诗的开头提到鬼谷子的雄辩,显示出他在政治上的才能,但随即转向对世事的无言与沉默,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作者对当时政治的失望。苏辙在诗中提到苏张二人的“欲窃长短术”,既是对他们游说技艺的讽刺,也反映出作者对世人求名逐利的批判。
后半部分,诗人描写了自己的隐居生活,溪水潺潺,鱼儿成餐,表现出一种恬淡自适的生活态度,正好与前面的政治沉重形成对比。最后一句“其辩吾不测”,表达了对自己的辩才虽强却无人识的无奈,流露出一种孤独与无奈的情感。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才华,更深刻地反映出其对政治与人生的独特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深度。
清溪鬼谷子,雄辩倾六国。
描述鬼谷子在清溪隐居,具有出众的辩才,能够影响六国的政治。
视世无足言,自闭长默默。
诗人对世事漠不关心,选择沉默不语,表现出一种逃避现实的态度。
苏张何为者,欲窃长短术。
提到苏秦和张仪,暗示他们来寻求游说之术,反映对其动机的怀疑。
学成果无赖,遂为世所惑。
表达虽然有学问,但却被世人误解和迷惑。
颠倒卖诸侯,倾转莫可执。
描述当时的政治斗争,指责那些颠倒黑白的行为。
后世何不明,疑我不汝及。
对后世的不理解感到无奈,质疑他们的见识。
谁知居深山,玩世可终日!
表达自己在山中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
君观二弟子,死处竟莫得。
提到苏秦和张仪的结局,暗示他们虽有才华却未能成功。
客齐自披裂,投魏求寄食。
描述齐国人流浪,向魏国乞求食宿的情景。
悠悠清溪中,石乱流水急。
描绘清溪的环境,表现出一种自然的宁静与急促的对比。
溪鱼为朝餐,老死得安穴。
说明隐居生活的简单与安逸,溪鱼成为早餐,安稳地生活。
居乱独无言,其辩吾不测。
在混乱中选择沉默,自己的辩才无人能测。
整首诗在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的同时,隐含了对当时政治现状的批判,对人才被误解的惋惜,以及对无奈孤独的感慨。通过鬼谷子的形象,展现了智慧与无奈的复杂关系,反映出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鬼谷子”指的是哪位人物?
苏张二人为何而来?
诗中“溪鱼为朝餐”表现了怎样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