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12:45:51
岱阴皆平田,济南附山麓。
山穷水泉见,发越遍溪谷。
分流绕涂巷,暖气烝草木。
下田满粳稻,秋成比禾菽。
池塘浸余润,菱芡亦云足。
辞家四千里,恃此慰穷独。
公従吴兴来,苕霅犹在目。
应恐齐鲁间,长被尘土辱。
不知西垣下,滉漾千亩渌。
仰见鸥鹭翻,俯视龟鱼浴。
初来厌桴鼓,稍久捐鞭扑。
清诗调嘉宾,夜话继华烛。
飞花暮雪深,浮蚁糟床熟。
相对各忘归,西来自嫌速。
人生每多故,乐事难再卜。
钜野一汗漫,河济相腾蹙。
流沙翳桑土,蛟蜃处人屋。
农亩分沉埋,城门遭板筑。
伤心念漂荡,引手救颠覆。
劳苦空自知,吁嗟欲谁告。
遥知旧游处,落落空遗躅。
平生读书史,物理粗能瞩。
归耕久不遂,终作羝羊触。
赋诗心自惊,请公再三读。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12:45:51
《寄济南守李公择》
岱阴皆平田,济南附山麓。
山穷水泉见,发越遍溪谷。
分流绕涂巷,暖气烝草木。
下田满粳稻,秋成比禾菽。
池塘浸余润,菱芡亦云足。
辞家四千里,恃此慰穷独。
公従吴兴来,苕霅犹在目。
应恐齐鲁间,长被尘土辱。
不知西垣下,滉漾千亩渌。
仰见鸥鹭翻,俯视龟鱼浴。
初来厌桴鼓,稍久捐鞭扑。
清诗调嘉宾,夜话继华烛。
飞花暮雪深,浮蚁糟床熟。
相对各忘归,西来自嫌速。
人生每多故,乐事难再卜。
钜野一汗漫,河济相腾蹙。
流沙翳桑土,蛟蜃处人屋。
农亩分沉埋,城门遭板筑。
伤心念漂荡,引手救颠覆。
劳苦空自知,吁嗟欲谁告。
遥知旧游处,落落空遗躅。
平生读书史,物理粗能瞩。
归耕久不遂,终作羝羊触。
赋诗心自惊,请公再三读。
这首诗描绘了济南的自然风光及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岱山的阴影下是平坦的田地,济南坐落在山脚下。山的尽头能看到泉水的流淌,溪谷间的水波四散。小溪蜿蜒绕过村庄,温暖的气息使草木繁茂。田里满是稻谷,秋天的丰收比起其他杂粮更为丰富。池塘的水浸润着周围,水中的菱角和芡实也丰盈足够。辞别家乡已经有四千里,唯有这片美景让我在孤独中感到安慰。朋友从吴兴而来,曾经的景象仍然历历在目。恐怕在齐鲁之间,长久以来都被尘土所污染。不知道在西垣的另一边,有着千亩清澈的水面。仰望天空,看到白鹭飞翔,俯身则见龟鱼在水中嬉戏。初到此地时厌倦鼓声,稍久后却忘却了奔波。清雅的诗词调动了宾客的兴致,夜晚的谈话在烛光中延续。飞舞的花瓣和深沉的雪交织,醉酒的蚂蚁在酒坛中爬行。我们对坐忘却归去,西风来时感叹匆匆。人生总是多有故人,乐事难以再度重来。广阔的田野一片浩瀚,河流与湖泊相互交融。流沙遮蔽了桑土,蛟蜃隐于人家。农田被埋没,城门遭到封堵。伤心思念漂荡不定,想要援手却无从救助。苦劳的心情无人知晓,叹息又有谁能倾诉。遥想旧游之处,空旷的足迹遗留。平生读书的经历,物理知识也只是粗略能看。归去耕作的愿望久未实现,终究成了羝羊的触角。赋诗的心情让我感到惊讶,请您再三细读。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苏轼之弟。他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擅长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辙任济南守时,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及对济南美好自然环境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感伤。
《寄济南守李公择》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济南的自然风貌与诗人对故土的深切思念。诗中描绘的宁静田园风光与丰收的景象,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乡村田园的眷恋。诗人在初来济南时感到孤独,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融入了这个美丽的地方,与朋友们的交流让他发现了生活的乐趣。诗中流露的情感复杂而细腻,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最后几句“归耕久不遂,终作羝羊触”更是表达了诗人对归乡耕作的强烈渴望与现实的无奈。整首诗在优美的意象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济南自然风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内心的孤独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寄济南守李公择》的作者是谁?
在诗中,诗人对济南的自然景观有什么感受?
诗人最想表达的是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