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12:58: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2:58:35
七度江南自作年,去年初喜奉椒盘。
冬来误入文昌省,连日斋居未许还。
今岁初辛日正三,明朝春气渐东南。
还家强作银幡会,雪底蒿芹欲满篮。
北客南来岁欲除,灯山火急万人扶。
灯山例以北使见日立。
欲观翠辇巡游盛,深怯南宫锁钥拘。
我已经七次到江南过年,去年初时喜悦地奉上了椒盘。冬天误入了文昌省,连续几天斋居未能返回。今年的辛日正好是初三,明天春意渐渐向东南蔓延。回家时我强作银幡会,雪下的蒿菜和芹菜快要装满篮子。北方的客人南来想要除夕,灯山的火光照亮万众扶持。灯山的习俗是北方使者在这里见到日出。想要观看翠辇的巡游盛景,却因南宫的锁钥而感到畏惧。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翁,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是苏轼的弟弟,才华横溢,诗文兼擅,尤其以散文和诗词著称。苏辙的诗歌多表达个人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三日上辛祈谷除日宿斋户部右曹元日赋三绝句》创作于宋代,正值元旦时节,诗人回顾过去的经历,寄情于对节日的期待与庆祝,以及对生活的感慨。
此诗通过描绘节日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未来的期待。诗的开头提到自己已经七度到江南过年,表现出对江南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依恋。接下来的内容则通过对冬季的描写,展现出一种被束缚的感觉,在文昌省的斋居生活使得诗人不得不暂时放下对欢庆的渴望。
转折处,诗人以“今岁初辛日正三”来引入新年的气氛,明天春意渐浓,表现出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尤其是在“还家强作银幡会,雪底蒿芹欲满篮”这一句中,诗人以丰富的意象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和节日的欢乐,象征着生活的希望与生长。
在后半部分,诗人提到“北客南来岁欲除”,预示着对节日的共同期待,而“灯山火急万人扶”则体现出人们在节日中团结一致、共庆团圆的情景。最后的“深怯南宫锁钥拘”则透露出对权力与自由的思考,尽管渴望参与盛大的庆祝,但又因某种束缚而感到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苏辙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既有对节日的欢庆,也有对人生的感慨,形成了一种忧伤与欢愉交织的情感基调。
本诗通过对节日的描绘,表达了对团圆的渴望与对生活的思考,既有对传统习俗的重视,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呈现出一种忧欢交织的情感。
诗人提到自己已经多少次到江南过年?
诗中提到的“银幡会”是什么活动?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