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6:23: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6:23:33
枯松倒挂悬崖。寒梅正对空斋。惯见山光水色。不求身外。黄金任筑高台。
这首诗描绘了寒冬中枯松悬挂在悬崖之上,寒梅在空旷的斋堂前怒放的景象。诗人习惯了山水的美丽,不再追求那些世俗的财富,任凭黄金随意筑成高台,心中却不在意这些外物。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经典典故,但“寒梅”常常被用来比喻高洁的品格,与古代文人追求的精神境界相符。
李昌祺,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内心的情感与哲思。
本诗可能是在作者经历了一段孤独的思索期后写成的,反映了他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与对物质追求的超脱。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冬季的自然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又深邃的感觉。开篇的“枯松倒挂悬崖”,通过对比松树的枯萎与悬崖的险峻,营造了一种孤独与坚定的氛围。这种意象不仅描绘出冬季的苍凉,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坚韧。
接下来的“寒梅正对空斋”,寒梅的怒放让人感受到生命的顽强与不屈,诗人将自然的美与人内心的高洁相结合,体现了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尤其是“惯见山光水色”,这句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熟悉与亲近,使人可以想象他在大自然中游历的身影。
最后的“不求身外,黄金任筑高台”,更是对世俗财富的淡然与超脱,表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独到见解。他不愿被物质所累,心中追求的是真正的内在的精神层面。整首诗在气势上自然而又深邃,展现出一种高远的境界和清丽的意境。
枯松倒挂悬崖:
寒梅正对空斋:
惯见山光水色:
不求身外:
黄金任筑高台: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物质财富的超脱与对自然美的向往,传达出一种高洁、孤独而又坚定的精神追求。
诗中“寒梅”象征什么?
“不求身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黄金任筑高台”隐含了什么?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天净沙 其二》这首诗的内涵和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