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和子瞻次韵陶渊明劝农诗》

时间: 2025-04-28 01:25:20

诗句

我行四方,稻麦黍稷。

果蔬蒲荷,百种咸植。

粪溉耘籽,乃後有穑。

尔独何为,开口而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1:25:20

诗词名称: 和子瞻次韵陶渊明劝农诗

作者: 苏辙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我行四方,稻麦黍稷。
果蔬蒲荷,百种咸植。
粪溉耘籽,乃后有穑。
尔独何为,开口而食。

白话文翻译:

我走遍四方,种植稻麦、黍稷等作物;
种植果蔬、蒲草和荷花,各种植物都栽种。
施肥浇水和耕种,才能有收获;
你为何不种地,却只知道张嘴吃呢?

注释:

  • 四方:四处,指各个地方。
  • 稻麦黍稷:各种粮食作物,稻、麦、黍、稷都是重要的农作物。
  • 果蔬蒲荷:各种果实和蔬菜,蒲草和荷花都是水边植物。
  • 粪溉耘籽:施肥、浇水、耕种和播种的过程。
  • :收获。

典故解析:

此诗借鉴了陶渊明的劝农思想,强调耕作的重要性,讽刺那些只知道享受而不劳动的人。陶渊明是晋代著名的隐士,他的诗中常体现出对自然和农田的热爱。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与兄长一起,推动了宋代文学的发展。
  • 创作背景:此诗是响应陶渊明的劝农诗,反映出苏辙对农业的重视和对懒惰者的批评,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农业的推崇。

诗歌鉴赏:

苏辙的《和子瞻次韵陶渊明劝农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对农耕生活的赞美与倡导。诗中通过列举各种农作物,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田园景象,展示出劳动的必要性与丰收的美好。诗的最后两句则是对那些只会索取而不愿付出的人发出的质疑,揭示了劳动与收获之间的密切关系。

苏辙的诗作在形式上简洁明快,内容上直白而深刻,体现了他对农业的热爱与对社会风气的关注。整首诗不仅在描绘自然景观中流露出诗人的清新气息,更在深层次上引发人们对劳动价值的思考,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我行四方:我走遍各地,说明作者见识广泛。
    2. 稻麦黍稷:列举种植的粮食,强调农业的多样性。
    3. 果蔬蒲荷:进一步扩展了种植的范围,体现自然的丰饶。
    4. 粪溉耘籽:强调耕作的辛勤与必要性。
    5. 乃后有穑:说明耕作的成果来自于辛勤的付出。
    6. 尔独何为:质疑他人为何不参与劳动。
    7. 开口而食:讽刺那些只知道享受而不愿劳动的人。
  • 修辞手法:采用了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对比修辞使得劳动与懒惰的对立更加鲜明。

  • 主题思想:劳动是获取丰收的前提,强调了农业的重要性和对不劳而获者的讽刺。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稻麦:象征着丰收与希望。
    • 果蔬:代表着自然的恩赐与生活的美好。
    • :象征着劳作的辛苦与必要性。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主要农作物有哪些?
      • A. 稻、麦、果、蔬
      • B. 玉米、红薯、白菜
      • C. 水稻、小麦、苹果、香蕉
    2.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享受生活
      • B. 劳动与收获
      • C. 自然美景
    3. 诗中“尔独何为”是对谁的质疑?
      • A. 劳动者
      • B. 懒惰者
      • C. 自然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同样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 王维《田园乐》:描绘了田园的宁静与美好。
  • 诗词对比

    • 苏辙与陶渊明的作品都强调了农业的重要性,但苏辙更直接地批评了懒惰者,陶渊明则更多地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陶醉。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陶渊明诗文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游管历院用乔子迁韵 九日有感 春雪四首 其二 九日宜春道中 次韵李袁州绝句七首 其七 对菊成咏 段元衡出示与晦翁九日登紫霄峰诗及手帖并及 挽朱通判 饭枫桥铺 长田舖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丿字旁的字 自命不凡 玺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集曲 月字旁的字 活灵活现 包含褶的词语有哪些 槲栎 万事开头难 弓字旁的字 排方 贬官 建之底的字 风字旁的字 花拳绣腿 鼓噪而起 丰屋之祸 包含暮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