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14:55: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14:55:29
送少微师西行
随缘忽西去,何日返东林。
世路宁嗟别,空门久息心。
人烟一饭少,山雪独行深。
天外猿啼处,谁闻清梵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少微师西行的惆怅和祝福。诗中说:随缘而去,不知何时能再返东林。世间的路途上,离别的感慨并不需要多言,空门之中我已久居,心也因此得以平静。人烟稀少,饭食也不多,山中雪路深邃孤独。在天外猿啼的地方,又有谁能听到那清雅的梵音呢?
钱起,字仲明,唐代诗人,生于南昌,晚年隐居于江南。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山水。钱起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写于钱起送别少微师前往西方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师长的眷恋与祝福,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出世生活的思考。
《送少微师西行》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作,诗人在送别中表达了对离别的惆怅以及对出世生活的向往。开篇“随缘忽西去”即点明了人生的无常与随意,强调了顺其自然的态度。接下来的“何日返东林”则展现了对相聚时光的怀念与渴望,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
“世路宁嗟别,空门久息心”,诗中表示世俗的离别并不需要太多悲伤,反而在空灵的佛门中找到了心灵的安宁。诗人通过“人烟一饭少,山雪独行深”描绘出一幅孤独的山野画面,表现出他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对人世繁华的淡然。最后一句“天外猿啼处,谁闻清梵音”则引人深思,猿啼声在山外回荡,却无人能听到那清雅的佛音,象征着世俗与超脱之间的距离。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师长的依依惜别,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展现了钱起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诗歌通过送别少微师,表达了对出世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离别的淡然,反映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中“随缘忽西去”表达了什么态度?
A. 对未来的迷茫
B. 顺其自然的态度
C. 对世俗的不屑
“天外猿啼处,谁闻清梵音”中的猿啼象征什么?
A. 自然的美丽
B. 孤独与超脱
C. 人与人的距离
诗人为什么会感到孤独?
A. 环境的清冷
B. 离别的感伤
C. 对理想的追求
答案:1-B,2-B,3-B
比较钱起的《送少微师西行》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两者都是送别诗,但钱起更强调内心的孤独和对出世生活的向往,而王维则更注重对友人未来的祝福与期待,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