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3:54: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54:13
晨光起宿露,池上判黎氓。
借问秋泉色,何如拙宦情。
磨铅辱利用,策蹇愁前程。
昨夜明月满,中心如鹊惊。
负恩时易失,多病绩难成。
会惜寒塘晚,霜风吹杜蘅。
晨光照耀着宿夜的露水,池塘上正在审判那些平民。
我借问秋天的泉水颜色,和我这一生的平庸仕途相比,如何呢?
磨铅的愚弄让我感到羞辱,策马的艰辛让我忧愁未来的道路。
昨夜的明月皎洁如满,心中却如同惊慌的喜鹊。
负了恩情的时刻容易失去,多病之身的成就却难以实现。
我会珍惜这寒塘的暮色,霜风轻拂着杜蘅花。
作者介绍:钱起,字仲明,唐代诗人,生于江南。他的诗作以清新脱俗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作者任职期间,面临世态炎凉和个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对自然的向往。
《县内水亭晨兴听讼》以晨光、宿露和池塘的审判开篇,营造了一个宁静而又略显沉重的氛围。诗人通过对比秋泉的颜色与自己平庸的仕途情感,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磨铅的愚弄和策马的艰辛,传达出他对未来的忧虑与无奈。接着,昨夜明月的光辉与内心的惊慌形成鲜明对照,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后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负恩时易失、多病绩难成,折射出对人生的无常与脆弱的感慨。最后一句通过对寒塘和霜风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珍惜时光的情感。
整首诗在意象上清新而含蓄,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展现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对比,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失望与对理想的追求,反映了唐代知识分子的情感困境和人生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晨光起宿露”表达了什么意象?
a) 新的一天的开始
b) 昨夜的忧伤
c) 官场的压迫
诗人通过“借问秋泉色”想表达什么?
a) 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b) 对官场生活的不满
c) 对自然的赞美
“负恩时易失”的含义是:
a) 背叛容易失去
b) 多病难以成就
c) 醒悟后能获得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