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9 16:44: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9 16:44:10
吾为士大夫,汝为隶子弟。
身未列官常,庶人亦何异。
无故不食珍,礼文明所记。
况非膏粱家,左宦乏赀费。
商山水复旱,谷价方腾贵。
更恐到前春,藜藿亦不继。
吾闻柳公绰,近代居贵位。
每逢水旱年,所食唯一器。
丰稔即加笾,列鼎又何愧。
且吾官冗散,适为时所弃。
汝家本寒贱,自昔无生计。
菜茹各须甘,努力度凶岁。
我身为士大夫,而你只是一个普通的子弟。
我的身份尚未列入官员的行列,平民与我有什么区别呢?
没有理由不吃珍馐美馔,礼仪文书中是如此记载。
更何况我并非出自豪门望族,家中经济拮据。
商山的水又干旱,谷物的价格正在飞涨。
更担心到明春,连藜藿这种菜也难以维持。
我听说柳公绰,近来身居高位。
每当水旱年,他所吃的也仅限于一器。
丰年时再加几道菜,摆上几鼎又有什么可羞愧的呢?
而我官职冗散,正好被时代所抛弃。
你的家庭本就寒微,自古以来就没有生计。
吃些蔬菜、野菜都须要甘甜,努力度过这个艰难的岁月。
作者介绍:王禹偁(约1040年-约1098年),字仲明,号白石,北宋时期的诗人、政治家。王禹偁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和人情,反映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自然灾害频繁的时期,诗人通过对自身和他人生活状况的观察,表达了对艰难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蔬食示舍弟禹圭并嘉佑》是一首富有哲理和社会关怀的诗。诗人王禹偁以自己作为士大夫的身份,反观普通百姓的生活,展现了他对社会不平等的深刻理解。诗中以“我”为视角,带出对“汝”的关切,表现出一种亲切而又平等的情感。
整首诗的结构严谨,前半部分通过对比强调了士大夫与庶人之间的微妙差别。诗人以“无故不食珍,礼文明所记”引入,不仅表达了对礼仪的尊重,也隐含了对物质生活的某种无奈和反思。接着,诗人通过对自然灾害引发的粮食短缺的描绘,进一步增强了诗的现实感,使人感受到生活的不易。
后半部分,诗人提到柳公绰的节俭生活,暗示即使身居高位,也应当持有清贫之心,强调了在逆境中保持节制和坚韧的重要性。结尾部分则是对弟弟的劝诫,鼓励他在艰难岁月中努力自食其力,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全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既有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洞察,又有对生活的哲学思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社会底层生活的关注与思考,倡导节俭与自立,强调在逆境中应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王禹偁的身份是?
A. 农民
B. 士大夫
C. 商人
D. 工匠
诗中提到的“柳公绰”是指?
A. 一位诗人
B. 一位政治家
C. 一位商人
D. 一位农民
诗中“藜藿”象征什么?
A. 富裕
B. 清贫
C. 幸福
D. 和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