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28: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28:32
原文展示:
寄刘校书 郭震 〔唐代〕
俗吏三年何足论,每将荣辱在朝昏。 才微易向风尘老,身贱难酬知己恩。 御苑残莺啼落日,黄山细雨湿归轩。 回首汉家丞相府,昨来谁得扫重门。
白话文翻译:
作为一个普通的官员,三年的经历不值得一提,每天都在朝堂的荣辱中度过。 才华不足容易被世俗所困,身份低微难以报答知己的恩情。 皇宫中的黄莺在夕阳下啼叫,黄山的细雨打湿了归途的车轩。 回首望去,汉家的丞相府,昨日是谁在打扫那重重的大门呢?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郭震,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他的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这首诗是寄给刘校书的,表达了对官场生涯的无奈和对知己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郭震经历了三年的官场生涯后,感到自己的才华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身份低微难以报答知己的恩情,因此在诗中表达了对官场的不满和对知己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官场生涯的反思和对知己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感慨。诗中“俗吏三年何足论”一句,直接表达了对官场生涯的不满,认为三年的经历不值得一提。“才微易向风尘老,身贱难酬知己恩”则进一步表达了对自身才华不足和身份低微的无奈,以及对知己恩情的难以报答。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御苑残莺啼落日”和“黄山细雨湿归轩”,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最后一句“回首汉家丞相府,昨来谁得扫重门”则通过对汉家丞相府的回忆,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官场生涯的无奈和对知己的思念。诗人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反思,表达了对官场的不满和对知己恩情的难以报答,同时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俗吏三年何足论”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不满? A. 官场生涯 B. 知己恩情 C. 自然景物 D. 社会现实
诗中“才微易向风尘老”一句中的“风尘”比喻什么? A. 世俗的纷扰 B. 自然的风雨 C. 官场的荣辱 D. 知己的恩情
诗中“回首汉家丞相府”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怀念? A. 过去的辉煌 B. 现在的落寞 C. 未来的迷茫 D. 知己的恩情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