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12: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12:20
宿彰教寺
作者: 王之道 〔宋代〕
过市欲投宿,秽隘非所巡。
人言五里余,有寺洁且宽。
驱驽犯泥淖,敢惮风雨寒。
稻塍与兔迳,萦纡度千盘。
衣裘疲沾湿,脚膝如蹒跚。
历思圣人语,后获当先难。
壮哉古道场,晕飞映层峦。
秀色蔼松桧,清香馥芝兰。
我心大有得,岂惟厌游观。
行行勿踌躇,霁月升云端。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市集之后,想要寻找一个住宿的地方,但却发现市区的环境肮脏不堪。听说在五里之外有一座干净宽敞的寺庙,于是他决定前往。尽管路途泥泞,风雨交加,但他并不畏惧。沿途稻田和兔子的小径蜿蜒曲折,让人走得颇为吃力,衣裳被雨水打湿,腿脚也显得有些蹒跚。然而,经过思考圣人的教诲,认识到后来的成功往往比先前的努力要难得得多。抵达寺庙后,看到古老的道场壮丽又辉煌,云雾缭绕于山峦之中。寺庙周围的松柏郁郁葱葱,散发着芬芳的香气,令我心中感到无比满足,远不止是对游览的厌倦。继续前行,心中无所畏惧,仰望明月在云端升起。
王之道,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他的诗作多以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为主题,风格清新,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悟。
《宿彰教寺》写于作者一次旅行途中,反映了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作者在市集的肮脏环境与寺庙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自然与精神归属的渴望。
《宿彰教寺》是一首描绘旅途感受的诗,展现了诗人对古道场的向往与精神的追求。诗的开头通过对市集环境的描写,体现了对生活中肮脏与喧嚣的厌倦,进而引出寻找宁静的愿望。接着,诗人描绘了行路的艰难,虽然道路泥泞、天气恶劣,但这种艰辛并未让他退缩,反而激发了他对圣人教诲的思考,显示出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中间部分对古道场的描写,运用了“壮哉古道场”等词句,表达了对这片净土的赞美。寺庙周围的自然景色,松柏的秀丽与香气的弥漫,进一步渲染了宁静之美,让人感受到一种心灵的满足。最后一句“行行勿踌躇,霁月升云端”,传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与信念,鼓励人们在旅途中不要犹豫,勇往直前。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宁静与自然的向往,通过描写旅途的艰难与最终到达心灵归宿的喜悦,传达了坚持与信念的重要性,以及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寺庙有什么特点?
A. 肮脏狭隘
B. 干净宽敞
C. 陡峭难行
D. 破旧不堪
填空题:诗中提到“霁月升_端”,这里的“云端”指的是____。
判断题:作者在旅途中感到疲惫,但最终还是找到了内心的宁静。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