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14:08: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14:08:51
四海于今正一家,生民何处不桑麻。
重关独居千寻岭,深夏犹飞六出花。
云暗白杨连马邑,天围青冢渺龙沙。
凭高吊古情无尽,空对西风数去鸦。
全诗翻译:
今天四海之内都团结成一家,百姓生活的地方何处没有桑麻(象征着富饶和繁荣)。重关(指险要的关口)高耸于千寻的山岭之上,深夏时节仍然在飞舞着六瓣的花(指雪花,意指天气异常)。白杨树在云雾中与马邑相连,苍天围绕着青冢,渺小的龙沙(指荒沙)显得更加渺小。我凭高处缅怀古人,思绪无尽,只能空对西风,数着那去往何方的乌鸦。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云暗白杨连马邑”可能指代古代的某个地方,反映出作者对历史的追忆与思考。
作者介绍:
元好问(1250-1320),字仲明,号山阴,元代著名诗人、词人,擅长古诗和词,多以感怀和抒情见长。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元代,正值元朝统治逐渐稳定之时,国家团结、民生安定的背景下,作者抒发对家国的关切和历史的思考。
《雁门关外》是一首抒发诗人对家国情怀与历史思考的作品。诗的开头以“四海于今正一家”表明了国家团结的主题,显示出一种对安定生活的感慨与珍惜。“生民何处不桑麻”进一步强调了民众生活的富饶与安宁,体现了诗人对百姓生活的关心。
接下来的描写则转向自然景象,“重关独居千寻岭”表现出关口的高耸和险峻,似乎暗含着诗人心中对历史的沉思。而“深夏犹飞六出花”则用意象的反差,表现出对时局的感慨,深夏本应是繁盛的季节,却出现了不合时宜的雪花,暗示着历史的无常与变迁。
后半部分通过“凭高吊古情无尽”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无尽思索,西风与乌鸦的出现,则渲染出一种孤独与惆怅的氛围,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情感基调。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历史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家国的热爱与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家国情怀为中心,表现出对和平安定生活的珍视,同时也对历史和自然的思考,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情感深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生民何处不桑麻”意指什么?
A. 人民生活贫困
B. 人民生活富裕
C. 人民生活艰难
“深夏犹飞六出花”中“六出花”指的是什么?
A. 六瓣的花
B. 六瓣的雪花
C. 六种花朵
作者通过“凭高吊古情无尽”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古人的怀念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现状的不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