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35: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35:36
朝中措
作者: 杨慎 〔明代〕
经霜原草未全黄。
绿叶映红芳。
野客争夸稔岁,
行人自笑炎方。
却思京国,
狐裘貂帽,
雪洞毡房。
不识琼楼高处,
曝暄谁献吾皇。
这首词描绘了初冬时节,草地尚未完全枯黄,青绿的叶子映衬着红花。田野间的游人们争相夸耀着这一年的丰收,而路过的行人却在炎热的天气中自得其乐。诗人却在思念京城,想起那里暖和的狐裘和貂帽,还有雪洞里的毡房。他不知在那高楼琼阁中,有谁能为皇上献上温暖的阳光。
作者介绍:杨慎(1488年-1559年),字用之,号升庵,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以诗、词、文著称,尤其擅长词,能融古今,风格婉约而又不乏豪放。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时事的关心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该词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初冬的景象和京城的温暖,表达了对富贵安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朝中措》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冬的自然景象,展现出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首句“经霜原草未全黄”中,“经霜”二字不仅描绘了草木在寒霜中依然顽强生长的景象,还隐含着一种生命力的坚韧。接着“绿叶映红芳”,则通过色彩的对比,突显了秋冬时节的美丽与生机。接下来的“野客争夸稔岁,行人自笑炎方”,展现了人们在不同环境下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丰收的喜悦和对温暖时光的怀念。
而后“却思京国,狐裘貂帽,雪洞毡房”则将视线转向了京城,传达出一种对温暖生活的向往与渴望。最后一句“不识琼楼高处,曝暄谁献吾皇”则表现了对高处权贵生活的无奈与渴望,暗示了身处寒冷环境中的诗人对温暖和权利的思考。
整首词在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的交融中,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对温暖与安逸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对时事的忧虑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下列哪一句描述了初冬的自然景象?
“狐裘貂帽”在诗中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