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5:57: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5:57:41
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作者:元好问 〔金朝〕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
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
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
直下洗尘寰。万象入横溃,
依旧一峰闲。仰危巢,双鹄过,
杳难攀。人间此险何用,
万古袐神奸。不用燃犀下照,
未必佽飞强射,有力障狂澜。
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
这首诗描绘了黄河的壮丽景象和险峻地势。河流从高天上奔腾而下,像人和鬼都在俯视这重重的关隘。狂风怒卷着高高的浪花,洒落在寒冷的日光中。河流的壮丽宛如吕梁山的千仞高峰,八月的钱塘江波涛汹涌,直下洗净尘世的尘埃。万象皆在河流的横溃之中,然而仍然有一峰静谧。仰望那危巢,双鹤飞过,难以攀登。人间这险峻的地方有何意义呢,万古以来都是神秘的奸诈。不必点燃犀牛角下的明灯,未必就能强力发射那飞箭,能够抵挡狂澜的力量,呼唤那骑鲸的客人,打鼓穿过银山。
元好问(1190-1257),字仲谋,号天锡,金朝诗人、词人、政治家。他的诗词以豪放、清新见长,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怀。
该诗写于诗人游历三门津时,受到壮阔黄河景色的触动,表现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思考,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和命运的感慨。
《水调歌头·赋三门津》是一首描绘黄河壮丽景象的诗,诗的开篇即以“黄河九天上”引入,给人一种高远、壮阔的感觉。接着,诗人将黄河的波涛与高风相结合,展现出自然的狂放与力量。诗中“万象入横溃”的描绘,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不可抗拒与无情。诗词不仅仅在于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渗透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哲理的探讨。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融入了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表达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诗的尾声“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则呼唤了勇敢者的到来,赋予了诗人对未来的期望与信心,展现出人类面对自然时的勇气与智慧。
整首诗以黄河作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对人生险境的思考以及对英雄的呼唤,体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同时也展现了对未来的希望与勇气。
“黄河九天上”描绘的是哪个自然景观?
诗中提到的“钱塘八月”指的是哪个地方的潮水?
“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中的“骑鲸客”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