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次韵公定世弼登北都东楼四首》

时间: 2025-07-12 03:56:19

诗句

汉皇勤远略,晚节相千秋。

不足中原地,犹思一战收。

望朝方北顾,斜日倚东楼。

庙算知无敌,寒儒浪自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03:56:19

原文展示

汉皇勤远略,晚节相千秋。不足中原地,犹思一战收。望朝方北顾,斜日倚东楼。庙算知无敌,寒儒浪自愁。

白话文翻译

汉朝的皇帝勤于谋略,晚年之时仍然希望能留下千秋伟业。然而,虽然拥有中原的土地,却依然渴望通过一场战斗来取得胜利。我望着东方的朝阳,斜阳洒在东楼上。庙堂的算计已经无敌可言,作为寒儒的我只能徒自忧愁。

注释

  • 汉皇:指汉朝的皇帝。
  • 远略:远大的谋略。
  • 晚节:晚年的品行或成就。
  • 中原:指中国的中心地区。
  • 庙算:指庙堂之上进行的算计或谋划。
  • 寒儒:寒微的书生,指作者自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深受王维、李白的影响,常用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国家面临外敌威胁,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个人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汉朝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忧虑。开篇提到“汉皇勤远略”,表明诗人对历史上智者的崇敬,同时也对当下统治者的期望。接着,诗人揭示了中原的辽阔与个人的渺小,尽管有着地理优势,却依然渴望通过一场胜利来改变现状,展现出一种无奈的情绪。

“望朝方北顾,斜日倚东楼”描绘出一幅静谧的画面,诗人在东楼上,夕阳西下,似乎在思考国家的未来。最后两句“庙算知无敌,寒儒浪自愁”,则是对统治者无能的批评,同时也表达了知识分子的无力感,形成了深刻的对比。

整首诗不仅表现出个人的忧虑,更通过历史的镜鉴反映出时代的困境,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汉皇勤远略:赞美汉朝皇帝的智谋。
    2. 晚节相千秋:希望留下千古美名。
    3. 不足中原地:虽有地盘,但仍感不足。
    4. 犹思一战收:渴望通过战斗来取得胜利。
    5. 望朝方北顾:诗人北望,思考未来。
    6. 斜日倚东楼:夕阳西下,画面静谧。
    7. 庙算知无敌:庙堂之上已无敌手。
    8. 寒儒浪自愁:寒微的书生只能自愁。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晚节相千秋”和“不足中原地”对称工整。
    • 比喻:将个人的无力感与庙堂的算计进行对比。
  • 主题思想: 通过历史回顾与个人感受,表达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统治者的批评。

意象分析

  • 汉皇:象征着权力和智慧。
  • 中原:代表着国家的中心与希望。
  • 东楼: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与思考的空间。
  • 斜日:暗示时间的流逝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汉皇勤远略中的“远略”指的是: A. 远大的计划 B. 近小的谋略 C. 无所作为 D. 未来的愿望

  2. 诗人所指的“寒儒”是: A. 富有的书生 B. 学识渊博的士人 C. 贫穷的知识分子 D. 无知的农夫

  3. 诗中提到的“庙算”主要指: A. 战争策略 B. 政治谋划 C. 历史记载 D. 个人计划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黄庭坚的这首诗更注重历史的反思与现实的忧虑,而李白则更多表现豪情与对人生的豁达。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解读》

相关查询

游龙门分题十五首·八节滩 送王汲宰蓝田 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 题光化张氏园亭 久在病告近方赴直偶成拙诗二首 其一 读杨蟠章安集 谢公挽词三首 其二 酬张哭判官泛溪 尝新茶呈圣俞 琅琊山六题·琅琊溪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秧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又字旁的字 风鬟 死亦瞑目 乡贤 心惊胆裂 泰极而否 仙乐 牛字旁的字 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茨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咒天骂地 演成 嫣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水字旁的字 长字旁的字 鳏寡孤茕 曰字旁的字 驰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