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三妇诗》

时间: 2025-05-06 08:33:59

诗句

大妇刺绣文,中妇缝罗裙。

小妇无所作,娇歌遏行云。

丈人且安坐,金炉香正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8:33:59

原文展示:

三妇诗
权德舆 〔唐代〕
大妇刺绣文,中妇缝罗裙。
小妇无所作,娇歌遏行云。
丈人且安坐,金炉香正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三位妇女的不同角色和生活状态:大妇在刺绣花纹,中妇在缝制罗裙,而小妇则没有具体的工作,正轻声歌唱,仿佛在阻止行云的飞行。丈人则安坐于一旁,金炉中的香气正浓郁飘散。

注释:

  • 大妇:指家中年龄最大的妇女,通常承担起家庭的重要事务。
  • 刺绣文:指用针线在布料上绣出花纹,寓意手艺高超。
  • 中妇:指家中年龄居中的妇女,负责缝制衣物。
  • 缝罗裙:缝制轻薄的裙子,罗裙是古代一种流行的衣物。
  • 小妇:指家中年龄最小的妇女,通常被视为娇嫩。
  • 娇歌:形容她的歌声柔美动听。
  • 遏行云:形容歌声如同可以阻止行云,体现其美妙。
  • 丈人:指家中的长辈或男性长者。
  • 金炉香:指用金属制成的香炉,香气浓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权德舆,唐代诗人,生于晚唐,封为华州刺史,以诗才闻名。其诗风细腻,常表现生活琐事及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反映了当时家庭妇女的日常生活与社会角色,表现了诗人对家庭和睦、温馨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三妇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出三位妇女的不同生活场景,展现了家庭的温馨和女性的多样性。诗中通过对大妇的刺绣、中妇的缝制和小妇的歌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家庭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温情的赞美。大妇的刺绣代表着传统的手工艺和家庭责任,中妇的缝制则象征着对美的追求,而小妇的歌声则为家庭增添了活力和生气。这种三位妇女的角色分工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性别分工,也展现了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最后,丈人的安坐和金炉香的薰染,营造出一种和谐美满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宁静。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大妇刺绣文”:大妇在进行刺绣,展现了她的手艺,也暗示了她在家庭中承担的责任。
    • “中妇缝罗裙”:中妇则在缝制衣物,显示出她对家庭美的贡献。
    • “小妇无所作”:小妇的角色较轻,体现了年轻女性的娇嫩和活泼。
    • “娇歌遏行云”:小妇的歌声如同可以阻止行云,表现出她的美丽与灵动。
    • “丈人且安坐”:长辈在一旁安坐,象征着家庭的稳定。
    • “金炉香正薰”:香炉的香气营造出一种温馨的家庭氛围。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的形式,如“大妇”与“中妇”,“刺绣文”与“缝罗裙”,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小妇的歌声被比作可以“遏行云”,使得歌声具有人性化的特质。
  • 主题思想:整个诗歌传递了对家庭和睦、女性美德和传统手艺的赞美,描绘了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生活场景。

意象分析:

  • 刺绣文:象征着女性的勤劳和传统美德。
  • 罗裙:象征着女性的优雅和对美的追求。
  • 娇歌:表达了年轻女性的活力与青春。
  • 金炉香:象征着家庭的宁静与祥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大妇”主要的工作是什么?

    • A. 缝制衣物
    • B. 刺绣花纹
    • C. 唱歌
  2. 小妇的歌声有什么特点?

    • A. 粗犷
    • B. 动听
    • C. 无趣
  3. 诗中的丈人处于什么状态?

    • A. 忙碌
    • B. 安坐
    • C. 生气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晓》孟浩然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权德舆的《三妇诗》更侧重于家庭生活的细腻描绘,而王维则侧重于自然景色的壮美。两者都展现了各自的艺术特点与情感表达,但从内容上看,权德舆更贴近日常生活,富有温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相关的古诗词研究论文

相关查询

酴醾 投周益公 同友人乘舟 题养拙轩 题薛景石瓜庐 题石门洞 题林氏学海楼 题李氏山亭 题李商叟半村堂 题方上人房古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跃马扬鞭 锦川 言字旁的字 尸位素餐 耒字旁的字 走字旁的字 井井有法 钱票 包含限的词语有哪些 陈货 巧取豪夺 包含河的成语 绝伦逸群 麥字旁的字 不夺时 入字旁的字 意领神会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