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奉和于司空二十五丈新卜城南郊居接司徒公别》

时间: 2025-05-18 06:54:19

诗句

一德承昌运,三公翊至尊。

云龙谐理代,鱼水见深恩。

别墅池塘晓,晴郊草木蕃。

沟塍连杜曲,茅土盛于门。

卜筑因登览,经邦每讨论。

退朝鸣玉会,入室断金言。

材俊依东阁,壶觞接后园。

径深云自起,风静叶初翻。

宰物归心匠,虚中即化源。

巴人宁敢和,空此愧游藩。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06:54:19

原文展示

奉和于司空二十五丈新卜城南郊居接司徒公别
作者:权德舆 〔唐代〕

一德承昌运,三公翊至尊。
云龙谐理代,鱼水见深恩。
别墅池塘晓,晴郊草木蕃。
沟塍连杜曲,茅土盛于门。
卜筑因登览,经邦每讨论。
退朝鸣玉会,入室断金言。
材俊依东阁,壶觞接后园。
径深云自起,风静叶初翻。
宰物归心匠,虚中即化源。
巴人宁敢和,空此愧游藩。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好友的深情厚谊与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诗中提到的“德”是指道德和才能,象征着国家的昌盛和统治者的明智;“三公”指的是当时的高官,表明对权力的尊重和依赖。诗中描绘了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情景,表现出一种归隐的理想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注释

  • 一德:指的是品德,也可理解为道德。
  • 三公:古代中国的最高官职,分别是太师、太傅和太保。
  • 云龙:比喻龙跃于云,象征高贵与才能。
  • 别墅:指的是离城市远的小别墅,常用于隐居。
  • 卜筑:指建筑的选择和建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权德舆(约730年-约799年),字君平,号退谷,唐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尤其擅长描绘田园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是在权德舆与好友司徒公分别之际所作,表达了对朋友的惜别之情和对新居生活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色和深厚的友谊为主题,展现了作者在生活中追求安宁与和谐的理想。诗的开头通过“一德承昌运,三公翊至尊”引入,表明了道德和才能的重要性,映射出当时社会对高尚品德的推崇。接下来的描写充满了自然的气息,展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诗中的“别墅池塘晓,晴郊草木蕃”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生活画面。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温暖而淡雅,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告别,也有对新生活的美好憧憬。结尾处的“巴人宁敢和,空此愧游藩”则流露出一种谦逊的自省,似乎在表达自己在朋友面前的愧疚之情,进一步深化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德承昌运:道德的力量能承载国家的繁荣。
  • 三公翊至尊:三位大臣帮助君主治理国家。
  • 云龙谐理代:如云中的龙一般,寓意着理想与统治的和谐。
  • 鱼水见深恩:鱼与水的深厚感情,象征着亲密的友谊和依存关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龙”比喻高贵与才能。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别墅池塘晓,晴郊草木蕃”。

主题思想
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表达出诗人在生存与理想之间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道德与才能。
  • 三公:代表权力与地位。
  • 池塘:自然与静谧的象征。
  • 草木:生机与自然的意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三公”指的是什么?

    • A. 三位大臣
    • B. 三位士人
    • C. 三位农夫
  2. “鱼水见深恩”中的“鱼水”比喻什么?

    • A. 朋友间的关系
    • B. 大海与天空
    • C. 兄弟情深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理想;而杜甫的《登高》则表达了诗人在遭遇国家动乱后的忧虑与思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全唐诗》
  • 权德舆的生平与作品研究文章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逢牧 送毕郎中提点淮南茶场 次韵和宋中道再寄 和江邻几学士画鬼拔河篇 奉和永叔得辛判官伊阳所寄山桂数本封殖之後 僧子思以卷来见 送张秀才之淮南 吴正仲见访回日暮必未晚膳因以解嘲 赠仆射侍中刘相公挽词三首 思远寄师厚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边邮 火言火又念什么字?火言火又的拼音及写法详解 血字旁的字 示字旁的字 米字旁的字 悬繁体字怎么写?悬字繁体书写详解_汉字繁体学习 珠缨 两点水偏旁汉字大全_两点水常用字详解 远抱 痴男怨女 无瑕可击 提手旁的字 鸿篇巨制 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研试 荫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柴的词语有哪些 一个皮一个页读什么字_一个皮一个页的拼音与写法详解 经史子集 风寒暑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