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13: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13:03
索逋无术谒公门,岂谓公门反怆神。
令尹幸酬三百索,痴儿犹恋一千缗。
如今索手方知错,自此甘心莫怨贫。
不是恩波不旁洽,五穷无奈苦随人。
向官府索要债务无计可施,怎料官门反而令人心生怆然。
令尹好心竟然给了三百文,而我这个痴儿还是恋恋不舍那一千缗。
如今索讨债务才知道自己的错误,从今往后甘心不怨贫穷。
这不是由于恩情不广泛,而是五穷之苦无奈随人而至。
华岳,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为鲜明,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而著称。其作品常涉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思,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责逋二首》产生于华岳对社会中借贷关系的思考,对贫穷与债务的无奈感受使他创作出这首诗。诗中反映了当时社会中贫富差距和人们对金钱的执念。
《责逋二首》以质朴而深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借债者的无奈与困惑。诗人通过描写官府的冷漠及债务人内心的挣扎,揭示了社会对个体的压迫与无情。开篇直入主题,透出一种无奈的情绪:“索逋无术谒公门”,即使是去求助于官府,仍感到希望渺茫。随后,令尹出手相助,给予三百文,而诗人依然无法忘怀那一千缗的债务,这种执念反映了人们对金钱的依赖与渴望。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选择从容面对贫穷,表现出一种内心的释然与自我救赎。最后一句“不是恩波不旁洽,五穷无奈苦随人”,以“恩波”与“五穷”形成对比,揭示了社会关系的复杂与人们命运的无常。整首诗在情感上由悲转释,显示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领悟与反思。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反映个体在社会变迁中的无奈与自我救赎,探讨了人们对金钱的执念与对贫穷的接受,展现出一种深刻的人生哲学。
“索逋无术谒公门”中的“公门”指什么?
A. 市场
B. 官府
C. 家庭
诗中提到的“令尹”是指什么?
A. 地方官
B. 农民
C. 商人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无奈与释然
C. 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