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韩信坛》

时间: 2025-05-12 06:50:51

诗句

汉用亡臣策,登坛授銊时。

须知数仞土,曾立太平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6:50:51

原文展示:

韩信坛 张俞 〔宋代〕

汉用亡臣策,登坛授銊时。 须知数仞土,曾立太平基。

白话文翻译:

汉朝采用了亡臣的策略,在登坛时授予兵权。 要知道这几仞高的土坛,曾经是建立太平基业的地方。

注释:

  • 亡臣:指韩信,他在楚汉战争中为汉朝立下赫赫战功,但最终被刘邦猜忌而死。
  • 登坛:指韩信被封为大将军时的仪式。
  • 授銊:授予兵权。銊,古代兵器的象征。
  • 数仞土:形容土坛的高度。仞,古代长度单位,一仞约等于八尺。
  • 太平基:指建立国家的基础或根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俞,字少愚,号白云先生,宋代文学家、诗人。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个人境遇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通过对韩信登坛授銊的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韩信功绩的赞扬和对汉朝兴衰的感慨。诗中“须知数仞土,曾立太平基”一句,既是对韩信功绩的肯定,也是对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回顾了韩信在汉朝建立过程中的重要角色。通过“汉用亡臣策,登坛授銊时”的描述,诗人展现了韩信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对汉朝的贡献。后两句“须知数仞土,曾立太平基”则进一步强调了韩信功绩的历史意义,暗示了即使是几仞高的土坛,也曾是建立太平基业的地方,凸显了历史的厚重感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汉用亡臣策”:指汉朝采用了韩信的策略,韩信虽被视为亡臣,但他的策略对汉朝的建立起到了关键作用。
  • “登坛授銊时”:描述韩信被封为大将军时的仪式,授予他兵权,象征着他的军事领导地位。
  • “须知数仞土”:强调土坛的高度,象征着韩信功绩的伟大。
  • “曾立太平基”:指出韩信的功绩为汉朝的太平基业奠定了基础。

修辞手法:

  • 比喻:“数仞土”比喻韩信的功绩,形象地表达了其重要性。
  • 象征:“登坛授銊”象征着韩信的军事领导地位和他在汉朝建立中的关键作用。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韩信历史功绩的回顾,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思。诗中强调了韩信在汉朝建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他的功绩对后世的影响。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数仞土”、“登坛授銊”。
  • “数仞土”象征着韩信的功绩和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 “登坛授銊”象征着韩信的军事领导地位和他对汉朝的贡献。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亡臣”指的是谁? A. 韩信 B. 刘邦 C. 项羽 D. 张良 答案:A

  2. “登坛授銊时”中的“銊”指的是什么? A. 兵器 B. 文书 C. 印章 D. 旗帜 答案:A

  3. 诗中“须知数仞土,曾立太平基”表达了什么意思? A. 韩信的功绩被忽视 B. 韩信的功绩对汉朝的建立至关重要 C. 韩信的功绩被夸大 D. 韩信的功绩无关紧要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过韩信岭》(明代 高启):通过对韩信岭的描写,表达了对韩信功绩的敬仰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诗词对比:

  • 《过韩信岭》与《韩信坛》:两首诗都以韩信为主题,但前者更侧重于对韩信功绩的敬仰,后者则更侧重于对历史变迁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钱钟书):详细解读宋代诗歌,包括张俞的诗作。
  • 《韩信传》(司马迁):详细记载韩信的生平和功绩,为理解《韩信坛》提供了历史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朔斋鬳 老病六言十首呈竹溪 其十 挽方宜人二首 答卓常簿二首 子□林粹饷予双鸡 杂咏一百首·冀缺妻 荷蓧丈人 杂咏一百首 其四十一 尹氏 又次居厚韵一首 总戎徐侯伯东远访田舍赠诗二首次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罗汉床 芝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振作有为 董狐之笔 氏字旁的字 拥拒 撒泼打滚 矜慢 两点水的字 又字旁的字 局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止字旁的字 耳刀旁的字 挺触 人生地不熟 幽囚受辱 病草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