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12:29: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12:29:52
原文展示:
寄刘伯声 张耒 〔宋代〕
别君几何时,人事浩千万。 身如张射侯,忧愁剧强箭。 崎岖走穷县,艰苦君未见。 未知菽水丰,已感霜露变。 羁孤寄穷海,亲友谁吊唁。 析图补冬裘,乞米煮朝饭。 无聊犹自思,援溺固谁愿。 人生不终否,此语非我分。 英雄伏泥涂,暂晦久必现。 如予百不能,理自合贫贱。 岂当议隐显,而有不遇叹。 但思窜山林,远脱人世患。 有田足耕耘,有水足罩仙。 萧然便终老,到死百不问。 平生泥佛祖,久已师壁观。 况将无生禅,下视有为幻。 吾子出群材,千牛有余刃。 行当脱尘埃,鸣佩侍清燕。 高卑各有得,愿勿讥尺鷃。 不有行道人,谁当佐尧舜。 时哉勿自滞,功业在力劝。 握手不可期,此计吾行辨。
白话文翻译:
自从分别以来,人事变迁浩如烟海。 我身如被射中的靶子,忧愁如强箭般密集。 在偏远的县城奔波,经历的艰辛你未曾见。 还未知生活是否丰足,已感受到季节的变迁。 孤独地寄居在偏远之地,亲友无人来慰问。 拆图补缀冬衣,乞讨米粮煮早餐。 即使无聊也自我思考,救援溺水者本非我所愿。 人生不会一直不幸,但这话并非我所分内。 英雄埋没于泥泞,暂时隐晦终将显现。 像我这样百无一用,理应贫贱。 岂能议论隐显,而不感叹不遇。 只愿隐居山林,远离人世纷扰。 有田可耕,有水可渔,便足以终老。 到死百事不问。 平生沉迷于佛道,早已师从壁观。 何况无生禅,视有为如幻。 你才华出众,如千牛有余刃。 应当摆脱尘世,侍奉清雅。 无论高低,各有得失,愿你不要嘲笑尺鷃。 没有行道之人,谁来辅佐尧舜。 时机已到,不要自我停滞,功业在于努力劝勉。 握手之期不可预期,此计我已深思熟虑。
注释:
诗词背景:
张耒是宋代著名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寄刘伯声》是他在偏远地区生活时写给友人刘伯声的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自身的困境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友人的才华和自己的困境,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诗中“英雄伏泥涂,暂晦久必现”一句,既是对自己境遇的无奈,也是对友人未来的期许。诗人通过对贫困生活的描写,展现了对简朴生活的认同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自身的困境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贫困生活的描写,展现了对简朴生活的认同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友人未来的期许和对功业的追求。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身如张射侯”比喻什么? A. 被攻击或困扰 B. 自由自在 C. 富有 D. 快乐
“英雄伏泥涂”中的“伏泥涂”是什么意思? A. 埋没于泥泞 B. 隐藏才华 C. 追求名利 D. 享受生活
诗中“析图补冬裘”描述的是什么生活状态? A. 富裕 B. 贫困 C. 忙碌 D. 悠闲
“但思窜山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A. 追求功名 B. 隐居山林 C. 游历四方 D. 享受繁华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