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24: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24:31
老子平生只荷锄,
误携破砚到清都。
归来荒尽西畴却,
媿见刘家蕃殖图。
我一生只拿着锄头,
误把破砚带到了京城。
回到家乡田地荒芜,
惭愧地看见刘家的蕃殖图。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老子”在这里指的是杨万里自己,表达了一种自谦的态度。诗中提到的“蕃殖图”可能与刘家在农业方面的成就有关,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农业发展的重视。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田园生活的描绘而闻名。杨万里主张诗歌应反映生活,强调自然景观与人情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经济繁荣、农业发展的时期。诗人通过自述的方式表达对自己务农生活的自豪与对文人身份的惭愧,反映出对农业的尊重与对生活的真实感悟。
这首诗以自谦的口吻表达了杨万里对自己身份的反思和对刘家农业成就的钦佩。开篇“老子平生只荷锄”,直接表露了诗人将自己视为一个务农者的身份,强调了他对土地的热爱和对乡村生活的归属感。接着提到“误携破砚到清都”,则显得有些悲凉,诗人自嘲自己不擅文采,且因误带破砚而感到尴尬。这种自嘲的语气,展现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看淡,反映了他内心深处的朴实和对自己平凡生活的认同。
“归来荒尽西畴却”通过描绘荒芜的田地,传达出对乡村衰败的无奈与惋惜。与此相对的,“媿见刘家蕃殖图”则体现出诗人的羡慕与自愧,刘家在农业上的成就与繁荣让他感到自愧不如,进一步增强了整个诗篇的情感深度。
整首诗通过对比、反衬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对自我境遇的反思,展现了他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视角。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自我身份的反思,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对成功者的羡慕,反映了对农业的重视和对自然的敬畏。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一生只做什么工作?
诗中提到的“蕃殖图”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刘家的态度是怎样的?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