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21:48:50
原文展示:
送僧游越
宋祁 〔宋代〕
越绝天长晓雾低,若耶云树蔽春晖。
江龙浪稳迎杯度,岩虎蹊空避锡归。
晨饭聚香斋品洁,夜盆沈漏睡魔稀。
玉珰谁望西来气,五叶花开祖有衣。
白话文翻译:
越地的天空漫长,晨雾低垂,若耶溪边的云树遮蔽了春日的光辉。
江中的龙在平稳的波浪中迎接僧人渡过,山岩上的虎在空旷的小径上避开僧人的锡杖归来。
清晨的斋饭香气四溢,食物洁净,夜晚的沉睡中漏声稀少,睡魔难以侵扰。
谁能期待西来的气息,五叶花开的祖师有衣传承。
注释:
- 越绝:指越地,今浙江一带。
- 若耶:若耶溪,位于浙江绍兴。
- 江龙:比喻江中的船只。
- 岩虎:比喻山中的猛兽。
- 锡:僧人所持的锡杖。
- 玉珰:古代官员的佩饰,此处比喻高僧。
- 五叶花:佛教中的象征,指菩提树的五片叶子。
典故解析:
- 五叶花开:佛教中,菩提树的五片叶子象征着佛陀的智慧和教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祁(998-1061),字子京,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多写景抒情,此诗是送别僧人游历越地的作品,表达了对僧人修行生活的赞美和对佛教文化的尊重。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宋祁在送别一位僧人游历越地时所作,通过描绘越地的自然景色和僧人的修行生活,表达了对僧人精神追求的敬佩和对佛教文化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越地的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僧人游历的场景。诗中“越绝天长晓雾低,若耶云树蔽春晖”描绘了越地的晨雾和云树,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后文通过“江龙浪稳迎杯度,岩虎蹊空避锡归”等句,巧妙地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将江中的船只和山中的猛兽赋予了生命力,形象地描绘了僧人的游历过程。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僧人修行生活的赞美和对佛教文化的尊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越绝天长晓雾低”:描绘越地的天空漫长,晨雾低垂,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 “若耶云树蔽春晖”:若耶溪边的云树遮蔽了春日的光辉,增添了一丝神秘感。
- “江龙浪稳迎杯度”:江中的龙在平稳的波浪中迎接僧人渡过,比喻船只平稳。
- “岩虎蹊空避锡归”:山岩上的虎在空旷的小径上避开僧人的锡杖归来,形象地描绘了僧人的游历。
- “晨饭聚香斋品洁”:清晨的斋饭香气四溢,食物洁净,体现了僧人的修行生活。
- “夜盆沈漏睡魔稀”:夜晚的沉睡中漏声稀少,睡魔难以侵扰,表达了僧人的清净心境。
- “玉珰谁望西来气”:谁能期待西来的气息,比喻高僧的到来。
- “五叶花开祖有衣”:五叶花开的祖师有衣传承,象征佛教的智慧和教诲。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江龙”、“岩虎”等,将船只和猛兽赋予生命力。
- 拟人:如“迎杯度”、“避锡归”等,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行为。
- 对仗:如“晨饭聚香斋品洁,夜盆沈漏睡魔稀”等,语言工整,节奏感强。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越地自然景色和僧人修行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僧人精神追求的敬佩和对佛教文化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智慧的追求。
意象分析:
- 越绝天长:描绘越地的天空漫长,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 若耶云树:若耶溪边的云树遮蔽了春日的光辉,增添了一丝神秘感。
- 江龙浪稳:江中的龙在平稳的波浪中迎接僧人渡过,比喻船只平稳。
- 岩虎蹊空:山岩上的虎在空旷的小径上避开僧人的锡杖归来,形象地描绘了僧人的游历。
- 五叶花开:佛教中的象征,指菩提树的五片叶子,象征佛陀的智慧和教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若耶云树蔽春晖”中的“若耶”指的是什么?
A. 越地 B. 若耶溪 C. 若耶山 D. 若耶湖
- 诗中“江龙浪稳迎杯度”中的“江龙”比喻什么?
A. 船只 B. 龙 C. 波浪 D. 僧人
- 诗中“五叶花开祖有衣”中的“五叶花”象征什么?
A. 佛教的智慧 B. 佛教的教诲 C. 菩提树 D. 祖师的衣钵
答案: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表达了送别友人的深情。
- 杜甫《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送别友人并表达对其的敬佩。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别》与宋祁的《送僧游越》:两者都是送别诗,但王维的诗更多表达个人情感,而宋祁的诗则更多表达对僧人修行生活的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宋祁的诗作,可深入了解其诗风。
- 《佛教文化与文学》:探讨佛教文化对文学的影响,有助于理解诗中的佛教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