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57: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57:51
《寄裴施州》
作者:杜甫
廊庙之具裴施州,宿昔一逢无此流。
金钟大镛在东序,冰壶玉衡悬清秋。
自从相遇感多病,三岁为客宽边愁。
尧有四岳明至理,汉二千石真分忧。
几度寄书白盐北,苦寒赠我青羔裘。
霜雪回光避锦袖,龙蛇动箧蟠银钩。
紫衣使者辞复命,再拜故人谢佳政。
将老已失子孙忧,后来况接才华盛。
这首诗是杜甫写给朋友裴施州的,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自己生活的艰辛。诗中提到的“廊庙之具”是指政治的事务,表示他与裴施州相交的缘分;“金钟大镛”则描绘出秋天的宁静和清冷。自从相遇后,杜甫感到身体多病,流落在外的日子让他愈加忧愁。提到尧帝与汉朝的贤士,表现出他对国家和政局的关注。几度寄书,送去的青羔裘是对朋友的思念与关心。最后,诗人感慨自己老了,失去了子孙的忧愁,而后来的接班人却才华横溢。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杜工部,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他的诗歌以现实主义为主,关注民生和国家的命运,风格沉郁顿挫。
《寄裴施州》写于杜甫流亡生活的晚期,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以及自身的困苦。此时的杜甫生活艰难,饱受战乱之苦,身心俱疲。
《寄裴施州》是一首充满个人情感与历史思考的诗歌。杜甫在这首诗中通过对友人的寄托,展现出自己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注。诗开篇便以“廊庙之具”引入,表明自己与裴施州之间的关系,随后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清景,金钟大镛的声音传入耳中,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淡淡的忧伤。
接下来的几句中,杜甫以自身的病痛和流亡生活为背景,传达出对过去相遇的珍惜与对未来的无奈。尧帝与汉朝的贤士的提及,不仅是对历史的敬仰,也反映出诗人心中对政治理想的追求与失落。诗中几度提到寄书和赠送青羔裘,既是对朋友的关心,也是对自己困境的无奈。最后,杜甫感慨年老失去子孙的忧愁,表现出他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友人的思念,又有对时代的思考,展现了杜甫深刻的历史责任感与人文关怀。
《寄裴施州》通过对友人的思念与生活的感慨,反映了杜甫对人生、友谊和政治的深刻思考,表现出他心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杜甫的《寄裴施州》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人生的无奈
B. 对友人的思念
C. 对国家的忧虑
D. 对自然的赞美
诗中提到的“金钟大镛”象征着什么?
A. 友情
B. 音乐与欢乐
C. 政治权力
D. 个人悲伤
杜甫在诗中感慨年老失去子孙的忧愁,说明他对未来的态度是?
A. 昂扬向上
B. 迷茫无助
C. 冷漠
D. 乐观
李白在《将进酒》中表现出豪放与洒脱的情感,而杜甫在《寄裴施州》中则更显沉重与深思。两者的风格各异,反映了不同的人生观与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