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31: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31:06
寄题江外草堂
作者:杜甫
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
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
遭乱到蜀江,卧疴遣所便。
诛茅初一亩,广地方连延。
经营上元始,断手宝应年。
敢谋土木丽,自觉面势坚。
台亭随高下,敞豁当清川。
虽有会心侣,数能同钓船。
干戈未偃息,安得酣歌眠。
蛟龙无定窟,黄鹄摩苍天。
古来达士志,宁受外物牵。
顾惟鲁钝姿,岂识悔吝先。
偶携老妻去,惨澹凌风烟。
事迹无固必,幽贞愧双全。
尚念四小松,蔓草易拘缠。
霜骨不甚长,永为邻里怜。
我生性洒脱,渴望逃避世俗的束缚。
我爱喝酒,喜欢竹林的清风,
所以选择在山林泉水旁居住。
经历了乱世来到蜀江,
卧病在床,随意安放自己。
刚刚开垦一亩茅屋,
四周的土地延绵不断。
打算在这里安居乐业,
我断断续续地度过艰难的岁月。
虽然有高低不一的亭台,
但敞亮的视野正对着清澈的河流。
虽然有志同道合的朋友,
却很少能同舟钓鱼。
战乱尚未平息,怎能酣然入睡?
蛟龙无定处栖息,黄鹤飞向苍穹。
自古以来,志向远大的隐士,
宁愿不受世俗物质的牵累。
我却因性情笨拙,
怎会懂得后悔与羞愧呢?
偶尔带着老妻离去,
满心愁苦,任凭风烟萦绕。
事迹没有什么固定的必然,
幽静的心志,愧对双全。
我仍然念念不忘那几棵小松,
蔓草容易缠绕。
即使经历了霜冻,也不算长久,
只愿与邻里相互怜惜。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语言精炼而富有表现力。杜甫生活在动荡的时代,经历了安史之乱,诗歌中常常流露出对人民疾苦的关心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寄题江外草堂》写于杜甫晚年,当时他在四川蜀江一带生活,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生活艰难。诗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寄题江外草堂》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作,诗人杜甫以其特有的细腻和深刻的观察,描绘了自己在蜀江草堂的生活与思考。全诗从个人情感出发,拓展至对社会的关注,表现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困境的对抗。
诗的开头,杜甫以“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开篇,表明了他渴望自由、追求自然的生活态度。接着,诗人描写了自己在病痛中度日的无奈,以及在乱世中对安定生活的渴望,表现出他对世俗纷扰的拒绝与无奈。
诗中反复提到的“干戈未偃息”,强烈地传达出对时局动荡的敏感与不安。尽管他身处宁静的山林,内心却无法平静,无法忘却外界的动乱与纷争,这种矛盾的情感通过细腻的描绘得到了生动体现。
最后,诗人对自然的眷恋与对人情的思考让整首诗更显深邃。即使经历了生活的坎坷与世事的无常,杜甫仍然希望与邻里相互扶持、珍惜眼前的宁静。这种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理想的坚定,展现了杜甫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深厚内涵与人文关怀。
整首诗表达了杜甫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忧虑。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展现出对友谊和人情的珍视,体现了他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深厚人文关怀。
杜甫在诗中表达了对何种生活的向往?
A. 奢华
B. 自然
C. 纷扰
诗中提到的“蛟龙无定窟”主要象征什么?
A. 平静的生活
B. 动荡不安
C. 安稳的居所
诗人带着老妻去的原因是什么?
A. 享受生活
B. 逃避现实
C. 寻找宁静
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杜甫的思想情感及其在历史背景下的诗歌创作特点。